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096|回复: 7

[原创] 从楚茶发展漫谈细品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5 15: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楚茶发展漫谈细品茶
                                                                     王丹
今年9月因我个人的寻茶问学而到了武汉,恰逢湖北陆羽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石爱发老师带队去参加湖南安化的黑茶文化节。稍做小聊,再遇武汉交职茶文化研究中心的邓庆华总监及楚天报等媒体茶友一行,谈起楚茶在湖北的有茶无道局面,我慨言:湖北的茶走不出湖北,就像我们十堰的茶走不出十堰,是因为我们是因茶而茶,而没有附与茶以文化符号,纯商业化的包装,虚高的价格,已脱离了茶的本真。茶是包容的,是大众的,是可以讲故事的。请问我们湖北也应该叫楚茶吧,楚茶的文化在哪里,根在哪里,故事在哪里?甚至延伸的茶艺表演形式在哪里,都是学四川拿一把长壶,学福建去关公巡城吗?所谓茶艺,本末倒置花拳绣腿,能泡出壶好茶吗?
不能讲故事,我们这些专家都有责任。
楚茶的文化不在宜昌的采花,不在恩施的玉露,他们做的只是类似于农夫山泉这样的解渴商品。名山名水出名茶,楚茶的出路要在有根的地方,有道的地方,是在武当山。一江清水送北京,多好的品牌打造机遇,多好的武当茶道打造机遇。茶文化研究要学习武夷山,学习檬顶山,从城市出来到山里去,再回到城市中,去真正挖掘带有我们湖北的茶文化符号的茶。
我们渴望有打造金骏眉,大红袍,铁观音,信阳红,每年把普洱茶做为政府工作报告首要论题的这样的茶叶书记,也需要有成先勤,林治,陈文华这样的能走进山里的茶文化专家,而不仅仅是制茶专家。有文化的茶才能走出贴近生活的市场,能讲故事的茶才能改变楚茶,甚至十堰的茶有茶无道的局面。这是我们经营武当道茶馆深感有茶无氛围,有茶无根的感触。茶产业做为旅游产品,农产品借鉴武夷山,以名茶引名山旅游,山茶相依的旅游品牌打造战略,是可以改变我们十堰依靠汽车产业短板经济的局面,从而带动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发。当然,目前做为一名正在学习中的茶艺师,我只能感叹别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杨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的大气磅礴之美了。
这一年因茶走遍大半个中国,8月底参加了香港茶文化节,感受到了在我们湖北以外,茶文化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影响力之一的符号了,包括茶企业主,都在注重自己茶品牌的文化包装。茶为国饮,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单看香港最商业化的电影《赤壁》,且看其中两个画面:
  一个是诸葛亮与周瑜以琴会友时,柔美的小乔在一旁煮茶,一双纤纤素手,烤茶煮茶,着实动人。琴毕,小乔举杯齐眉,再把茶奉给二人喝。
  另一个画面是钟情于小乔的曹操,寄情于一颇似小乔的女子——骊姬。曹操问会沏茶吗?骊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沏吧。骊姬奉上沏好的茶,曹操一板脸不是这样,重来。骊姬重新举茶杯到眉头丞相请用茶,曹操微笑嗯,这就对了。小乔,我是一直都很欣赏你的茶艺呀!说毕,便心满意足地品起茶来。骊姬吃惊地抬起头,美目里盈满了泪水
……
  不管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却用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画面来描写茶道,着实感受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美的追求。于是我不断在寻解,到底茶道是怎么样的呢。
百度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也有这样的解释: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
23年前,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以台湾茶界代表的身份,首次将茶艺一词引入大陆,成为首位在大陆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的特使。
我们武当山现在是改变的好时机,尤其是茶文化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现在是有茶无道。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才能是文明的社会。在这方面需要有一批人出来引导,引导往富而好礼的方向走,建设有茶有道的社会、有品味的社会,成为现代文明的社会。
台湾建筑大师汉宝德曾说过:美要从茶杯开始。茶文化就是从细节开始、从日常生活的实践开始,不能只落在空谈上,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养成生活的规矩,提升人民的素质,建立富而好礼的社会。
那具体什么菜是茶道之美呢,我之认为,切莫以茶侍茶,而应以茶人的心态来侍茶。茶生于草木间,而登庙堂之上,顺应“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着实养生。对于酒,是越喝越糊涂,茶是越喝越清醒。推广茶饮,是为道理。
茶人欣赏茶叶﹐重在从茶叶中去发掘文化美﹑艺术美﹑工艺美和自然美。
茶在中国茶人的眼里是众山川之灵气﹐得天地之和气的灵物。茶以名山秀水为宅﹐以明月清风白雲为伴﹐“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唐‧韋應物)。
在真正的茶人眼裡﹐茶具有无限的美感。
陸羽把茶称为“南方之嘉木”﹐卢仝把茶饼为“月团”﹐黃庭坚把茶称为“云肤”﹐苏东坡把茶比作“佳人”﹐乾隆皇帝把茶比作“润心莲”﹐在這些茶人眼里﹐茶中不仅饱含着大自然的信息﹐而且可联想到人类的高尚品质﹐可看到历史的缩影。
当然﹐茶人们在欣赏茶叶時﹐除了联想之外﹐还有具体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归纳为“五品”及“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一) 五品
“五品”是指调动人体的所感觉器官用心地去品味﹑欣赏茶。即
“耳品”──注意听主人(或茶表演者)的介绍﹔
“目品”──用眼睛观察茶的外观形狀﹑茶的汤色等﹔
“鼻品”──用鼻子闻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鉴茶汤的滋味韵味﹔
“心品”──对茶的欣赏从物质角度的感性欣賞升华到文化的高度。
例如﹐仅仅是茶叶的名称如“碧螺春”就足以让人忆古思今﹐联想到烟波浩淼的太湖﹐联想到“嚇杀人香”的俗称﹐以及康熙皇帝御笔賜名的情景﹐如果再加上对茶的色香味的联想﹐必定会达到神游太湖洞庭山﹑心驰茶乡﹐領悟到“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的意境。
 (二)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都是欣赏茶叶的具体方法﹐這些方法应綜合应用﹑相互補充﹐才能欣賞到茶的全貌。
 1. 三看
头一看是看干茶的外观形狀﹐即看是芽茶﹐还是叶茶﹔是珠茶﹐还是条索茶﹐以及看干茶的色泽﹑质地﹑均勻度﹑紧結度﹑有无顯毫等等。
二看是看茶汤的色泽﹐即看茶汤是否清澈鮮艳明亮並具有該品种应有的色彩。
 三看叶底﹐即看沖泡后充份展开的叶片或叶芽是否细嫩﹑均齐﹑完整﹐有无花杂﹑焦斑﹑红筋﹑红梗等現象﹐乌龙茶还要看是否“绿叶红镶边”。
 2. 三闻
即干闻﹑热闻。冷闻。
干闻主要闻干茶的香型﹐以及有无陈味﹑霉味和吸附了其他的异味。
热闻是指开泡后乘熱闻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种香型又分为馥郁﹑清高﹑鮮灵﹑幽雅﹑辛锐﹑纯正﹑清淡﹑平和等表現形式。
冷闻是指溫度降低后再闻茶盖或杯底留香﹐这时可闻到在高溫时﹐因茶叶芳香物大量挥发而掩蓋了的其他气味。
3. 三品
 茶要細細品啜。
头一品主要是品火功﹐春茶的加工工艺是老火﹑足火﹑生青或有日晒昧。
第二品是品滋味﹐这時应让茶汤在口腔內流动﹐与舌根﹑舌面﹑舌側﹑舌端的味蕾充份接触﹐看茶味是浓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还是苦澀涩﹑淡薄或生涩。
 第三品是品茶的韵味。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讲﹕“品茶應含英咀華﹐並徐徐體貼之。”即將茶汤含在口中﹐像含著一朵鮮花一样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吞下去时还要注意感受茶汤过喉時是否爽滑。袁枚在品茶時讲要“徐徐體貼”茶﹐这体贴两个字用绝了。只有对亲人才谈得上体贴﹐只有帶有深厚的感情才有可能去“徐徐體貼茶”。我们只有像袁大才子一样﹐带着对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赏到好茶“香﹑清﹑甘﹑活”﹐妙不可言的韵味。
4.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后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后﹐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齿頰回味甘醇﹐留香尽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气脉畅通﹐五腑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飄然欲仙。
这“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就道出了茶道中的核心之美。只有会品,会喝茶,才能顿悟茶道之美学。这其实是茶艺中的一部分。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这其中的道岂是我一个初入行者解释的透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人们从发现、利用茶叶并形成较系统的茶文化?至今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中华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分支。自唐代陆羽《茶经》问世后?几乎每种文化和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而形成了丰富深刻的哲理思想?
咸吃菜,淡吃饭,闲来慢品茶,得来人生快意事。拈花微笑,品茶悟道。感谢各位老师听小女子不成文的絮叨。
至于对茶的理解,待有时间我以学习的心态,待请各位老师到武当道茶馆一一泡来。
作者简介:    王丹   女    生于1989年 武当山人   高级茶艺师   毕业于十堰市艺术学校舞蹈班    武当道茶馆茶艺经理  艺术启蒙于武当功夫团团长高杨萍老师 现广拜名山秀水,茶道名家,以吸众家之长,探寻传统文化之根,终身将致力于武当茶文化的学习,整理,创新和研究。
武当茶道馆标志.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5 15: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茶历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5 1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女生喝红茶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6 0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wohenxuexi 发表于 2012-10-25 15:48
不好喝,十堰的茶叶,我还是喜欢喝 武夷山出的大红袍那种的~虽然有时候图便宜买的是赝品 各有所爱吧~

竹溪的茶,可以喝出别一种风味!勇于尝试才会发现更好地~~

签到天数: 187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2-10-27 00: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丹的文章写的很好,要好好的慢慢去用心去学习{:soso_e18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10-27 20: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茶!
茶有了文化,就像人有了思想!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2: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wohenxuexi 发表于 2012-10-25 15:48
不好喝,十堰的茶叶,我还是喜欢喝 武夷山出的大红袍那种的~虽然有时候图便宜买的是赝品 各有所爱吧~

自己爱喝的茶就是好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7 22: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康桥水岸 发表于 2012-10-27 00:30
王丹的文章写的很好,要好好的慢慢去用心去学习

你们认识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