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631|回复: 0

[焦点话题] 洪灾、干旱、地震和兵荒,这些年十堰还有哪些大事发生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2-8-6 08: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在继续,大事在发生。



宣德元年(1426)六、七月,霖雨不止,江水泛涨,缘江民居田稼多被淹没。
  景泰七年(1456)夏秋,均州、竹山干旱不雨,田亩无收。
  天顺八年(1462)冬,河南西华县人刘通(人称刘千斤),石龙(石和尚)在房县城北的大木场梅溪寺起义,树起黄旗,自称“汉王”,年号“德胜”,封军师、总兵、将军、国师、给事中等官职。兵分三营,拥众十万,攻占房县、竹山等地,纵横鄂西北及陕东南各县。十月,朝廷命抚宁伯朱永统兵一万五千,令湖广、河南、陕西三省配合围剿。
  成化二年(1466)刘通起义军与明官军(抚宁伯朱永、兵部尚书白圭所率)先后在隘门关、大木场、分水岭、梯尔崖、梅溪、豆沙河、雁坪、后岩山等多处交战。在南漳县后岩山战斗中,被官军击败,死2560多人,刘通等首领被俘,送京师被杀。总兵石龙等其他首领率义军继续在川东、川北、陕南、鄂西北一带与官军转战。后因刘长子叛变,为官军内应,缚石龙投敌,其他首领被捕。石龙、刘长子等被斩杀,起义失败。
  成化六、七年(1470—1471)刘通旧部李原领导荆襄流民再次起义,称太平王。境内流民响应,在竹山官渡、均州龙潭沟等处与官军战。明将项忠至襄阳,进攻起义军。项遣散流民,沿路被杀及饿死者数十万。义军被官军击败,李原等32名首领被凌迟处死,被杀义军2000多人,充军33000多人。为防止流民聚众起事,朝廷对山区继续实行封禁政策,驱逐流民出山回籍,遭到流民反抗。
  成化十二年(1476)荆襄流民入禁者日众,无法禁阻。五月,朝廷一批大臣根据荆襄流民情况,建议取消封禁政策,“若今听其近诸县者附籍,远诸县者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编里甲,宽徭役,使安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周洪谟《流民疏》)。朝廷采纳,派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等处,会湖广、陕西、河南抚按官,商议安抚流民;建议朝廷轻田赋以抚民,改驱除流民政策为准许入籍安居。
救活流民四十余万人,给田附籍,民为原杰立祠祭祀。原杰并奏请朝廷:设郧阳府(治所在郧县),属湖广布政使司;析襄阳府郧县、房县、上津、竹山县隶府;割郧县武阳里、上津县津阳里新设郧西县;析竹山县尹店设竹溪县;割陕西汉中府洵阳县白石河新设白河县;新设三县同属郧阳府),流民均编入户籍。同时建议:在郧阳设抚治(抚治荆襄等处,又称郧台)、湖广行都司郧阳卫指挥使司,朝廷准。十二月,郧阳府建立,并将原郧县土城扩建为砖城,将原郧县县学升为郧阳府学,“聘荆襄、汉中、南阳饱学之士,讲习学业。”(万历《郧台志》、同治《郧阳府志》)
  成化十三年(1477)白河县改隶金州(今陕西安康市)。
  成化二十一年(1485)正月,“陕西、山西、河南等处饥民流亡多入汉中、郧阳、荆襄山林之间,树皮、草根食之已尽,骨肉自相啖食。”(浙江道监察御史汪奎奏。见《宪宗实录》)
  弘治二年(1489)四川野王刚起义军入竹山、平利等地,郧阳抚治戴珊遣郧阳指挥康泰会同川陕军平定。戴珊只惩首恶,全活协众千余人,百姓称为德政。(万历《郧台志》)
  弘治六年(1493)冬,境内大雪6日,平地厚3尺(1米),人畜冻死无数。
  弘治十一年(1498)割房县之修文、宜阳二乡,在潭头坪设保康县,隶于郧阳府。(万历《郧台志》)
正德初年(1505),首修《郧阳府志》,已佚。
正德元年(1506)伊斯兰教由山西洪洞县传入竹山县。
正德二年(1507)十一月,罢郧阳抚治。
  正德五年(1510)四川蓝廷瑞、鄢本恕农民起义军占领上津、郧西、竹溪等县,震动川、陕、鄂三省。朝廷派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洪钟,总制陕西、河南、四川军务,率兵十万讨之。八月,复置郧阳抚治。
  正德十年(1515)郧阳知府王震创建五贤书院。
  正德十六年(1521)郧阳大水。
  正德间在郧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清同治《郧阳府志》),是为今“十堰”名称之由来。
  嘉靖二年(1523) 李继祖聚众百余人,劫掠上津、陕西旬阳,被官军镇压。
  嘉靖七年(1528) 郧大饥。
  嘉靖八年(1529)陕西人杨文政起义,入商南、上津,都御史潘旦遣指挥王信、郧阳卫指挥袁继勋领兵平息。(万历《郧台志》)
  嘉靖十九年(1540)郭仲才、张交忠率众起事,杀竹山县主簿张文英、巡检许昂。“都御史王以旂遣都指挥张坦、郧阳同知白浚会擒之,斩于郧市。民间谣云:一面王旗招日月,三边赤子仰青天。”(万历《郧台志》)
  嘉靖二十三年(1544)郧阳府发生牛瘟,土地无法耕种,史称“郧阳牛祸”,知府欧阳必进召集能工巧匠,“仿唐王方翼遗制,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力省而功倍,百姓赖焉”惜失传。都御史欧阳必进为教化百姓,颁发《劝农六事榜文》(即乡规民约)。(同治《郧阳府志》)
  嘉靖二十五年(1546)春,都御史郧阳巡抚叶照修筑郧阳城垣,增高三尺。叶照主修、郧阳知府徐桂纂《郧台志略》9卷,已佚(万历《郧台志》)。郧大水。流寇二百余人,掠鼓圆洞地。
  嘉靖二十六年(1547)设郧山书院,为郧阳境内首个书院。
  嘉靖三十一年(1552)大修武当山,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题“治世玄岳”,于入山处建石坊。
  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二月,郧阳地震。
  嘉靖四十年(1561)郧阳大水。
  嘉靖四十四年(1565)汉水涨,入郧阳城,冲毁城东南部。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郧阳地震。
  隆庆四年(1570)竹溪大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