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263|回复: 0

历史上,庄巧生有哪些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5-18 13: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巧生先生,我国有名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育种界泰斗、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
说起小麦,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平时吃的面食大都是由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的。在普通人眼里,不同品种的小麦看起来差别不大,但是在庄巧生的眼里,小麦这个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朋友可大有学问。就是说同样的小麦,但是有适合做面包、有不适合于做面包的,那么也就是说它小麦里头从籽粒的硬度有两个类型,一个是籽粒软一点、里头淀粉含量比较多一点的,它叫软麦,我们国家在南方基本上都是软麦、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北方测量籽粒的硬度比南方好一点、硬一点,那么它的面筋或者是蛋白质含量稍微高一点。每年三月下旬正是北方春小麦播种的季节,每到这时,庄巧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就在他们院里东门外、他们有一百多亩地、一个实验地,其中小麦有一部分、大概几十亩地,他就到那儿看看,小麦快抽穗了,自己就下地,主要是看看我们新的课题组的小麦推广的情况。
在中国的小麦科研领域,庄巧生是一位标志性人物,他选育出的优良麦种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华北平原的主栽品种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了两千万亩。庄巧生从事了一辈子小麦研究,说起他与农业的缘分,却是出自一个偶然的机遇。
1916年,庄巧生出生在福建省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他十九岁那年,一条新闻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本来啊,在读初中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上大学,他初中、高中总体来说,他是穷苦家庭出身的,自己心里头觉得我们不通过自己的好好读书、自己努力,你要想上进或者怎么样,那是空想。
1934年,福建省教育厅公开招考清寒学生免费读大学,庄巧生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南京私立金陵大学,获得了免费读大学的机会。南京金陵大学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声名显赫,名头甚至盖过了北京大学的前身燕京大学,当时金陵大学的毕业生具有美国本土大学同等学历,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读研究生。这里曾培育出禅学大师南怀瑾、教育家陶行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等著名中外学者,正是这些耀眼的光环让庄巧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些不知所措。自己就不敢报考理科的专业,文科的专业不是自己的专长,尽管自己父亲他是学这个国学的,但是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金陵大学设置有文、理、农三个学院,到底该选择哪个学院、学习什么专业好呢,想到了中学的一段经历,庄巧生找到了未来的求学方向。
那么刚好有一年、大概高二的时候,市里头举行了一个关于中学生生物学考试,要各个学校推荐人来参加竞赛。学校教生物学的老师就推荐庄巧生他参加这个竞赛,老师叫他去、他就去了,他就参加了,结果得了第二名的奖、这样子的。生物学是农学的基础,因为中学期间生物学的不错,庄巧生决定选择进入金陵大学的农学院学习。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南京城危在旦夕,正在读大四的庄巧生被迫与同学们一起开始向后方转移。“七七事变”整个国家打仗的时候、节节败退了,这个大家脑子里都有印象嘛。那将来怎么样,等于说是个大问号,当时你不能不随学校走啊,因为轮船稍微大一点的、就到汉口为止了,那时候是十一月底,到汉口是已经十二月了,这个南京沦陷他是在汉口听到的,才隔了不到十几天,他们离开十几天南京就沦陷了。从汉口到重庆就是有这个、学生凭学生证到码头上就自己去联系。那个是小船,因为大船就到汉口为止,冬天水枯了,只能走小轮船,所以一段一段地走。
在逃难的过程中,庄巧生目睹了国家贫弱、工农业落后、难民流离失所,人们食不果腹、离家逃荒的种种情景。他下定决心,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落后的状况、报效祖国。大学毕业后,庄巧生投入到工作一线进行小麦研究。1940年,二十四岁的庄巧生遇到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他那个导师叫靳自重,他基本是农学出身的,就是跟自己的情况差不多吧,学得东西差不太多,但是到那(英国)去以后,他对细胞学或者细胞遗传学更有兴趣一点,抱比较大的希望,跟他能够多学一点关于细胞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跟技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细胞遗传学是国际上最热门的一个新兴学科,这门学科是植物育种学的基础,靳自重教授在英国学习的正是细胞遗传学,庄巧生在靳自重身边担任了两年的助教,协助靳先生完成了两篇小麦种间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报告,这些,为庄巧生后来的小麦育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麦起源于中东地区,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我国早在汉朝就开始种植小麦,就有了关于小麦育种方法的记载,“取麦种,候熟可获。择穗大强者,顺时种之,则收常倍"。发展到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总结前人的经验、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对小麦等作物的育种又有了更加详细的论述,可以说当时中国的小麦育种直到明朝都走在了世界的前端,然而时间进入了二十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遗传育种学,这使得整个农业产量大幅提高,我国却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化育种才刚刚起步。
三十几年当中啊,基本上拿小麦来说,也就是一两个经过科学加工的品种,其它的基本上都是农家品种,水稻也是如此。少数几个,就真正的新的品种、好的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说得绝对一点的话,基本上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植物育种就是应用遗传学的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人工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种子应用于生产。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当时三十三岁的庄巧生进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前身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了一名研究员,从南方来到北方,庄巧生发现北方因为受到干旱条件的限制,高粱和大豆两种抗旱植物的种植面积都超过了小麦。淮河以北的话、基本上是旱地,但个别的农民条件好一点的、有一点小面积的园子地、大田的话基本上都是旱地,至于华北平原,河北、河南、山东这一大片平原基本上都是旱地。由于小麦的抗旱性没有高粱小米好,所以产量很低,没有办法保证温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人民早日吃上“细粮”,国家一方面修建了三门峡等一批水利工程、加强灌溉;另一方面就是加大育种力度,庄巧生就是在这个时候接到任务开始选育一种适合北方旱地耕种的小麦品种。经历了两年的研究,他终于有了成果。
这两个品种,前人做了一点工作了、自己来了以后这些号头都已经参加到品种产量实验了,所以自己两年有过区域实验,要分到几个不同地方,看看表现得怎么样,然后才能肯定是否再生产利用。自己当时来了之后,自己看了两年,一年自己不敢下结论,有两年的经验自己就敢下结论了,自己准备推广有这么三个品种。庄巧生挑选出的“燕大一八八五”、“北系三号”等三个抗旱高产的小麦品种正准备在北方大面积推广,谁知一场席卷全国的小麦条锈病在第二年突然爆发了。因为它的病菌是从南方一步一步的往北传播的,因为南方这个生长得快、抽穗早,北方抽穗晚,风吹过来的、空气传播的,他收麦子从南方一直往下收的,是那么个情况。条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小麦病害,通过空气传播,由于小麦的叶片受灾后会产生黄色的条形菌斑、就像生锈一样,所以得名“条锈病”。这种病害危害面积大、传播速度快,会严重地影响小麦产量,就是在这次条锈病大流行中、中国的小麦受灾面积超过了一亿亩,造成的减产损失达到约六十亿公斤。庄巧生在育种时,考虑的主要是提高产量、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品种的抗病性,正是这个疏忽丶让他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几个小麦品种全军覆没。等于自己前三年的工作全军覆没了,自己得从头开始,是那么个情况。感觉到很沮丧,但是他对他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还是有信心嘛,他在第二年他自己选的品种里头基本上看它(条锈病)是不看的,即使它长了一点儿病,最后它那个产量还是最高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生产遇到这样大的灾害,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会议,要求农业科研部门马上拿出能够抵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重任在肩不敢懈怠,庄巧生全心投入到了新的科研当中,很快便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北京八号”。一个是产量高,“北京八号"的成熟比较早,“北京八号”是对条锈病在那个时候是免疫的或者是高抗的。通过实验,“北京八号”表现出了对条锈病的高抗性,这个品种随后被大量推广。谁料到仅仅过了两年,“北京八号"也出现了条锈病。因为原来那个品种、刚才说的农大那个品种再种了几年,后来它就不抗病了,特别是农作物、它病害它有这个病菌小种转化性,病菌小种一变了原来抗病性的就变成不抗病的了,这个小种的变化比品种的更换快得多,所以我(他)们搞这个抗病育种一直就跟着菌种后面跑,你不能超过它,你就在它后头,然后拿出一个品种来、来代替以前那品种。条锈病这样的灾害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病菌小种会不断地进化,这就像流感病毒,没过几年就会再次流行。育种的科学家每过几年都会培育出新的替代品种,庄巧生培育出的“北京十号”正是用来替代“北京八号”的新品种,具有对条锈病的抗病性,同时又具有抗旱性和丰产性,所以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了华北平原的主栽冬小麦品种之一,那时候最让庄巧生开心和自豪的是,老百姓的餐桌上“细粮”渐渐多了起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