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932|回复: 4

[原创]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7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8-3 08:42:40 | |阅读模式
算盘珠  乡村记忆之27
  
  从二年级起,我们增加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课程,听说,这些课都是老师信最擅长的绝招,也是他们在生产队上获得好名声的底蕴。当时小学是五年级,中学也是五年级的,分为初中三年级,高中两年级,没有高三,一直到我们初中毕业时,才慢慢恢复高中三年级的,那已经是十余年后的事啦。主要的原因是不是教师太少的缘故呢?熊老师负责学校杂务,算是校长,当时并没有这样的称呼的,只说是管理事务的。五个年级五位教师,可以说是一人负责一个班的,所带课程却相互交叉,几乎每节课都有课的教师们,是不是选择放松自己,才把自己的绝招教给我们?还是学校规定了,必须把他们的特长教授给我们?除开熊老师,其余大概都是民办老师,平时还要在生产队上劳动的,二队有三位,一位奶奶,姓汤,还是我们亲门的,一位婶娘,龚老师,一位得喊表叔的,姜老师。四队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姓李的女老师,她第一个教给我们书法课,在讲台上,笔墨摆在课桌正中,周围一圈子孩子,屏气凝神一挥而就,让我们领教一种气势,一派风度,一脉文化的博动。
  熊老师教我们数学课,一天放学时,对我们说,明天每位同学带一盘算盘吧,我们要上珠算课啦。
  在农村,对孩子们来说,热闹开始的是年尾,特别是我们家,因为父亲字写得好,只要他放假早,腊月中旬回家后,几乎每天都有一群人,围过来,带上红纸几张,请你写对联的。至于熊老师,他不是民办老师,是公办的,国家派到这个大队上教书,一放假就回家啦。大队上似乎就是父亲的字最好了,这也是远近乡亲选择来我们家的原因。在四队,却是李老师的字写得最好看,也有很多人找去她们家,请李老师代写对联的。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得一位记帐张榜的,远近来客都要欣赏这些文字,不能让一笔坏字败坏了大队的名声咧。还有一件事,就是算帐,一年到头的收支,每天积累至每月,每一分钱都不能错算的,于是算盘就是农村第二件宝贝了。小户人家每月结算收支,虽说少少的几角几块钱,也得一分钱一角钱的凑老婆帐吧,大户家庭,没有分家的,三代四代人集中在堂屋里,算一算年级终收益,应该准备多少钱购物,多少席水酒,每个儿子丈母娘家来多少客,每个出嫁女儿家会来多少客,媒婆子给未成亲的儿子介绍了女方,她们又会来多少客,还有没有出嫁的女儿家呢。这些都得一笔笔算清,算盘就在这时候发挥威力了。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算盘,能够一口气算出所有支出收益的呀。
  大队队屋就在学校里,电话就安装在天井院东侧那一间房内咧,二楼西侧,早先四年级教室,又换成大队保管室了。一楼东侧,老师办公室内,大队干部请熊老师帮忙。熊老师能够两手打算盘,随着旁边人急速报数,收入有开支,熊老师嘴里嘀嘀咕咕的,三下五去二,九上四去五进一,最终两盘算盘珠,停留的样式一模一样,他左右开弓分毫不差的。这一手让大家很羡慕,得教教学生娃,让他们也学会这一手哦。于是,熊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拨算盘珠啦。
  每天有一节课,背诵算盘口诀,先是加法,后是减法,算盘画在黑板上,个位十位百位什么的,上二珠算五下五珠各算一,熊老师随口拨弄着这些珠子,又拿上一节课的算术题来比较着,列算式,草稿纸,转换着两者的简易快慢,当我们还爬在课桌上一笔一划的计算时,算盘珠上的变化早已完成,这是多少啊,熊老师问。我们抬头,读出黑板上的珠子数,当然,读错了的占一大半。哦,你们得记住位数,我们先标明,这是个位,下一珠为一,上一珠为五,这是几?九,我们大声回答。好,熊老师拨一珠,九去一进一,这是多少呀……算盘珠让算术变得简便快捷,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激发起我们的兴趣来。是半个月还是一个月?又或者二个月后咧,天气渐渐凉了,树叶一片片落下,枯黄残败,那些口诀我们熟极而流,唱过路句一样,每天上课下课时,上学路上放学玩耍时,手指在伙伴背上弹动,一下一,二下一,七上七,八上八,转身回头的伙伴,六去四进一,九上四去五进一,又回拨过来。
  这一天,熊老师对我们说,明天带算盘来,我们要上珠算课啦。这让我们激情四溢,放学的路上背诵口诀更加兴奋了,七去三进一,七上二去五进一,哇,嗯,是谁的哭声呢。黑重重的手指头,实实在在地弹一位伙伴脑袋瓜子,他总是这样,顺便说一句,黑的父亲也是大队上的会计咧,听说算盘珠拨动的速度,略微比熊老师差一点点,而这让黑很不服气,谁提起时,他就在谁的脑袋瓜子上弹一下,再提起时,又弹一下,从背诵口诀开始,每天放学路上,总有一两个哭声,而第二天的课堂上,黑的耳朵又会红彤彤的,煮熟了的虾米样。
  不是每一位同学家,都有算盘的。我们座位又开始调整啦,熊老师把我们前前后后的调动着,又让四个六个围成一圈,总算每个圈子都有一架算盘了。黑板上写出一串串数目字,加减混合,很长的一串串数,看看哪个组最先算出来哟。啼哩啪啦,一片响声,在教室里如同音乐演奏,哗啦啦,不知谁个的算盘散架了,又是哭声传出,不要紧的,熊老师走过去,捡起算盘架,同学爬在地面,捡起一粒粒算盘珠,怎么差两根算盘柱呢?本来说差两柱的,一位同学接口说。哦,熊老师又一粒粒的串上珠子,嗯,怎么珠子也差两粒的?本…来…本来就差两粒算盘珠的。每天一节的珠算课,斜斜背着的算盘,成为我们武器,珠子,自然一粒粒减少着,最终在乘法除法时,只有几架算盘是完好无缺的。偶尔在家内用起算盘,拨动珠子计算收支,笑声会不断地传出房屋。
  那年冬天的算盘课,是我们痛苦而快乐的日子。
  
  
  
  乡村记忆之一  差点成为演员?
  乡村记忆之二  砚盘里的香味
  乡村记忆之三  一泡鸡屎
  乡村记忆之四  学校大院
  乡村记忆之五  一池荷花
  乡村记忆之六  火柴盒里的世界
  乡村记忆之七  冰棍
  乡村记忆之八  榆钱儿
  乡村记忆之九  鸟语
  乡村记忆之十  小河沟
  乡村记忆之11  拾麦穗
  乡村记忆之12  守青
  乡村记忆之13  晒场
  乡村记忆之14  露天电影
  乡村记忆之15  队屋屋基下
  乡村记忆之16  队屋二楼
  乡村记忆之17  折杨柳
  乡村记忆之18  捉知了
  乡村记忆之19  河堤
  乡村记忆之20  梨园
  乡村记忆之21  自留地
  乡村记忆之22  同桌1
  乡村记忆之23  赤脚板
  乡村记忆之24  十月初一
  乡村记忆之25  茅草棚
  乡村记忆之26  同桌2
  乡村记忆之27  算盘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9-2 09:36:34 |
周末愉快!

签到天数: 2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2-11-22 08:37:51 |
{:soso__6235880048239246314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