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222|回复: 1

[转载] 《师说•思考者》试刊3号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0 1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说•思考者》试刊3号


主办:人教社教师教育论坛    竹溪教科研论坛学术委员长
协办:湖北省校本研究课题竹溪课题组
顾问:欧胜宝 冷巉 陈汝波 彭建国
主编:马佾

《师说•思考者》试刊3号 第14卷总第116期

艺术教育专辑



  
  如何体现教学管理中的“人情味”?
  黑龙江的王玺玉老师,曾任肇东市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主抓干训、师训和小学教研等工作。
  
  
  提问者:大庆市登峰学校王淑双
  要求从严,处罚从宽。
  “严”与“宽”是对立的统一,没有“严”难以显现其“宽”,没有“宽”难以显现其“严”。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都是相反相成的。我们不妨接着老子的话再往下说:“赏罚相容,严宽相映。”这后八个字意思是说“赏”与“罚”目的相同,可以相容;“宽”与“严”可以相容,能够相得益彰。
  有些人不大清楚“宽”与“严”相得益彰的道理,他们或重“罚”轻“赏”,或重“严”轻“宽”;或只“罚”而不“赏”,或只“严”而不“宽”。
  那么,学校教学管理中如何操作才能让“宽”与“严”相得益彰呢?
  一是目中有“人”。
  有些人,高高在上,一手遮天。凡事喜欢发号施令,今天这么一个“制度”,明天那么一个“规定”。广大师生口服心不服,实施起来十分困难。领导者不能目中无人,首先要心中有人。
  其一,心中有群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不可没有。怎么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之前,必须交给群众讨论,选出可行部分,修改不可行部分。讨论既是宣传规章制度,也是宣传群众,提高群众认识,为下步实施打好基础。
  其二,心中有自己。规章制度对自己毫无例外。曹操规定军队不准毁踏青苗,自己的马踏了青苗,割发代罚,士兵哪个还敢毁踏青苗?“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班子成员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校长更要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并且必须做到“要求从严”。“处罚从宽”是对师生而言,不是对制定制度的校长说的。
  二是心中有“情”。
  《学记》中有句话叫“强而弗抑”,意思是说要多激励而不压抑。有人称其为情感管理,说在工人过生日那天,走进工厂大门,门卫就会送出一束鲜花或一个大蛋糕来。有些企业因此效益倍增。教师们并不要求校长送鲜花或蛋糕,只希望校长口下留情。
  怎么留情?
  其一,在惩治教师方面,请校长不要“敢为天下先”。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不敢为天下先,故能器长。”作为校长,在“惩治”教师这方面,还是“不敢为天下先”为好。
  其二,见“过”不可不“查”。教师违反了规章制度,这只是表象,原因是什么?说不定另有隐情,甚至还有值得校长表扬之处呢!查后再做决定基本上可以“万无一失”。
  其三,“大错化小,小错化了”。有的校长抓“坏”典型还抓不到呢,好不容易抓到一个现象,怎么能不“小题大做”“借题发挥”?正确的做法是,可处罚可不处罚时,坚决不要处罚,能不当众批评之时,必须不当众批评;能大错化小之时,必须大错化小;能高抬贵手之时,必须高抬贵手。
  总之,只有心中有人又有情,要求从严、处罚从宽,才能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富有人情味。
  

 



[原创]摄影------落秋
  洪曙强艺术工作室
  [原创]我的美术作品,请大家指正
  聊聊美术课改,好吗?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的转变
  [原创]子君想说的。。
  试谈艺术教育
  大家来谈谈现在的艺术教育!
  由师范生实习引发的思考
  艺术到了最高点是属于全人类……——傅聪访谈录
  伟大指挥家——BrunoWalter
  男高音)highC咏叹调
  图文艺术的结合
  音乐课改教学一得
  『书法』艺术发展史简介-附书法作品欣赏
  谈素质教育












[原创] 摄影------落秋秦凤艳





















那一季、

斑驳了一地的记忆,

这一季、

撒落了一地的回忆。


秋天,美丽而忧伤的季节。
风吹过,树叶落下,我又莫名伤感起来。
从一个秋天到另一个秋天。
从一个夜晚到另一个夜晚。
从最后一片落叶到第一朵花开。
从第一滴眼泪到最后的悲哀。
从一种孤单到另一种孤单。
从第一声招呼到最后的沉默。
没有人在意。
没有人哭泣。
就像一切都离我而去!


那一季,
记忆已成回忆!
这一季,
回忆已成记忆!
那一季,
甜蜜已成幸福,
这一季,
幸福已成甜蜜!
那一季,
熟悉已成陌路,
这一季,
陌路已成熟悉!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2033091-1-1.html

洪曙强艺术工作室洪曙强艺术工作室
中国,深圳&汕头
Email:hfanqiesohu@sohu.com
个人主页:
http://blog.sohu.com/members/hongshuqiang/
浅含春露蓄精神,笑纳秋月绘云烟.

















[原创]我的美术作品,请大家指正我是一个地理教师,从小酷爱绘画,尤其是国画。我的业余制作,请各位专业人事指正。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46 编辑 ]
附件 002.jpg (139.4 KB) 2006-11-9 14:46


我的国画2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49 编辑 ]
附件 004.jpg (122.4 KB) 2006-11-9 14:49


我的国画3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50 编辑 ]
附件 005.jpg (158.7 KB) 2006-11-9 14:50


我的油画1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52 编辑 ]
附件 006.jpg (145.65 KB) 2006-11-9 14:52



我的油画2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55 编辑 ]
附件 003.jpg (149.99 KB) 2006-11-9 14:55



我的油画3

[ 本帖最后由 苦墨斋主 于 2006-11-9 14:57 编辑 ]
附件 008.jpg (149.96 KB) 2006-11-9 14:57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961-1-1.html

  
  
  
  
  
  聊聊美术课改,好吗?
  海水深处阿鱼
  
  讨论:
  山东蓝色狂想:
  美术改革,首先要改变教师自身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只起一个辅助作用。
  海水深处阿鱼:
  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假如只起辅导作用,学生会放任自流的。
  山东蓝色狂想:
  教师的辅助作用是指教师只是课堂的导演,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放任自流。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只是现在的美术课过于呆板。我觉得。
  海水深处阿鱼:
  你是美术教师吗?或者你听过多少美术课呢?你知道兴奋的情绪激励人的后果吗?当你面对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同时兴奋的情绪时,你还能控制吗?有的话,请传授经验!
  现在有很多美术课很生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突出。你的“觉得”有点片面哦。
  山东蓝色狂想:
  我是初中美术教师,你哪?我们这组织过很多次优质课评选,看过很多优秀的美术优质课,大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和活泼的形式组织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刺激其感官,效果是很好的,当然兴奋要有度,把握好了,会收到好的效果。
  前天发现这个网站,欣喜若狂,总算有个学习的地方,还请多多批评指教。
  不过,现在优质课比赛时美术教师的课上的格外精彩,但在每堂课都利用多媒体,实在太难,没有精力。
  我还是给你举个例子。
  在初一课本中有一节《动物图案设计》
  在设计这节课时,导入部分,我请学生看《猫和老鼠》电影版的录像,
  这个连成年人看了都会哈哈大笑的,
  我想你可以想象学生在课堂上看时的反映,
  当然这只有3—4分钟的时间,
  看完后,教师就提问:你觉得动画片中的猫和老鼠与现实中的有何区别?
  学生这是处于兴奋状态,争先恐后地回答出自己的观点。
  还请楼上批评指教,洗耳恭听。
  海水深处阿鱼:
  我也同意,要是都用多媒体上课的话,工作量实在太大,除非学校有专门的课件制作室。很多美术评优课确实很精彩,很能体现课改精神,可是假如没有很多教师听课的话,其实很多课最后都会失控。还有,准备一堂展示课往往需要很多时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不太可能实行。你的导入很不错啊,不知道你用的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我用的人教版的没有这一课。
  浙江绍兴雨燕:
  怎样才称得上是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呢?
  海水深处阿鱼:
  问得好。还应该问一下,精彩的美术课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就一定能学到什么或感悟到什么呢?其实有时侯,给一个主题,教师什么也不说,直接让学生开始创作,会发现学生的作品比之老师罗嗦一大堆之后再创作的作品要好的多。
  广东toiji:
  当了美院的学生后,对于这个问题反而迷糊了......
  山东蓝色狂想:
  我们用的是山东美术教育出版社(修订版)
  海水深处阿鱼:
  “引用:下面引用由toiji在2003/06/1600:01am发表的内容:
  当了美院的学生后,对于这个问题反而迷糊了......”
  其实,老师有时候教着教着也会迷糊起来,不知道哪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有时候还会觉着,是不是真要教一辈子的书,碌碌无为的过一辈子呢。
  河北梦依凡: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上好一节美术课了,具体该用什么方法?如果展示一些范例,学生就会照抄下来,如果不做范例,他们就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一点提高也没有,我总是不满意,这是不是引导得不够呢?还是方法不合适?精彩的课例让咱学学啊?请指教。
  北京郭燕平:
  同时进行科学思维与非科学思维的训练!
  黄酒:
  我是中学美术教师,用的人教的。由于地处偏远,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是很重视艺术学科,很多方面都对美术课改不利,还要受考试指挥棒影响,美术就更没有地位了!用多媒体固然是好事,那我们想一想,我们读书时候没有那么先进的玩意,老师是怎样讲的呢?美术需要提高学生的视觉和欣赏,但更多是要学生的参与哦!我喜欢很散而不乱的课堂,因为我的课堂就是这样,我基本不使用多媒体,但我和学生沟通的很好!谢谢!
  到这里有回家的感觉哦
  倒立的蜗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醒
  这句说的太好了
  有一课我是这么上的人教版的第二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的几课有中国古代建筑外国古代建筑外国现代建筑环境艺术和古代建筑的保护
  但是没有中国当代建筑
  以这个突破点我收集的不少材料其中最好的中央台的纪录片《为中国而设计》,在上课时以奥运场馆鸟巢和水立方为重点教学,以建筑设计的过程曲折讲给他们听收效不错,学生很爱听,并且我向他们灌输了团队的重要性。
  这就是我的想法,每节课给学生2个字
  愛羅伊:
  楼上的观点很好,寻找课程的突破点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学生,马上要走上工作岗位,希望各位前辈能多指教,怎样才能上好第一节美术课,很好的和学生融合呢?
  yanjingdeshijie:
  “引用:原帖由黄酒于2007-1-1608:14发表
  我是中学美术教师,用的人教的。由于地处偏远,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是很重视艺术学科,很多方面都对美术课改不利,还要受考试指挥棒影响,美术就更没有地位了!用多媒体固然是好事,那我们想一想,我们读书时候没...”
  你说的很实在,平实、常态的美术课,可能更贴近学生也更适应学生,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坚持上好每一次课,重视美术课的学生会逐渐增多的。
  这节课你的收获恐怕不仅仅是学生爱听吧?能分享你课后的感想吗?
  湖北襄阳ghd:
  上一节美术课,是我们80后的农村学生的梦想,没想到,到了30多年后的今天,在农村仍然是一个梦想,而且是遥遥无期的梦想。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从建国喊道现在,大半个世纪了!从小学到高中,没有艺术课程,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严重一点,也是中国政府的失败。日本战败,短短20年全面恢复教育,成为洋洋教育大国,我们还是少喊些口号,多做点事实。应试教育摧残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素质教育还要再等一百年。
  秦凤艳:
  现在课堂
  不只是师生互动
  也有生生互动
  教学相长也.....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533-2-1.html
  
  
  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的转变
  chenzi
  
  新课程的改革在即,作为一名艺术方面的教师,我们要更清楚地面对和了解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惧色改变,怎么改变呢?大家畅所欲言吧。
  讨论:
  广东中山子君:
  认识艺术,了解艺术,创造艺术,丰富艺术
  在生活中提炼艺术,在艺术里感受生活
  这是我们需要的吧,也是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吧:)
  子君现在还只是个艺术学习者,呵呵,小小观点,见笑了~~
  yll: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国际幼儿美术教育主张孩子在玩中发展,教师不强调孩子操作对象的构图.色彩或画面的布局的平衡应达到何种程度.他们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画出一幅"好画"更重要,你们觉得呢?
  山东蓝色狂想:
  中国现在的教育形式,
  实在太拘束孩子,
  没有给孩子太多的发展空间,
  这几年的改革,还是有一点成效。
  特别是艺术课,
  应该让学生更自主。
  秦凤艳:
  “引用原帖由蓝色狂想于2003-6-1216:34发表”
  很赞同你的说法..
  可是当面对92人的大班额时,
  经常过多的强调纪律,
  压抑课堂气氛也是常有的事情....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2152-1-1.html
  
  
  
  [原创]子君想说的。。
  广东中山子君
  
  
  上次发了一张关于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帖子的内容是子君在有一段时间之前的一个深夜打的,然后手点鼠标直接复制过来。如果是子君的表达有欠缺或复述有不到之处,我感到很遗憾。但是,几张回复却让子君感到深深地迷惘:
  ----------------------------------
  修补地球内外:非常俗气,缺乏艺术性
  悬泉飞瀑:我总觉的几米的书不适合太多的人看,似乎只适合一些幼稚型的,或是小女生,或是小孩子。我曾听过几米《月亮忘记了》音乐专辑,也不是觉得很好。不适合太多人,就是这样。我是这么认为的。
  修补地球内外:艺术性太低
  充其量算通俗读物
  Swordnosword:同意修补观点
  小女生读物
  BEBE:我也觉得很肤浅
  虽然很容易触动人
  可是那些事情和在现实中如果会发生的一样
  毫无意义
  ------------------------------------
  《向左走,向右走》是城市丛林的浪漫寓言。
  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错过什么。各种关于追寻的巧合与错过
  编织着城市丛林的忧郁和柔弱
  在无穷的追寻中,你会有一个又一个巧合和偶然,也会有一个又一个意外和错过
  现实的城市犹如雾中的风景,隐隐地散发着深沉的美,承载着没有承诺的梦。
  连环画家几米以多感而细致的叙事风格,创造出流畅而诗意的图画,并把图画演绎成另一种清新舒畅的文学语言。
  在他的笔下,城市生命风景和氛围,像罗大佑的歌一样深情而迷人。
  --------------------------------------
  或许是因为大家的眼光已经远远超过了子君
  在几米的世界里,找不到了大家心中的那份共鸣
  到底什么是艺术呢?
  怎样就是感受艺术呢?
  我不懂
  最起码,我讨厌的英语课本没有告诉我
  在物理班上也无法从老师口中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只是,我一直想:
  如果连对一份柔弱的心情对无法予与感受的话,那又何从感受艺术?
  更要谈?
  还是这样干脆的论定
  什么是小女生读物?
  什么充其量算通俗读物?通俗读物是什么?
  肤浅,你感觉到它悠远的内涵吗?
  如果有一天你在城市里呆久了,你有想过那种灰黑的感觉吗?
  那些事情和在现实中如果会发生的一样
  毫无意义
  做为艺术版的斑竹,你一定知道有一句话这样给艺术定义的: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那么,艺术是无法绝对都能够在现实里找到它的原形的,难道你听说过《聊斋志异》里的狐狸生活在我们身边?
  毫无意义?你的意义又何定义啊?
  斑竹是不是就可以任意发与主帖不相关的帖子呢。
  原帖子已无法给我感觉了,子君是实在不希望在这里的帖子也是那个样子。
  讨论: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关于几米的绘画和文章在四川美术学院兰色梦境艺术论坛也有过讨论,我持和现在相同观点。
  艺术不应该浮于表面,几米的东西经过仔细看以后,色彩还是挺不错的,但那也只是相对,再提升就站不住了;至于整体,文学性是没有的,因为文学性不是单纯的戏剧性,也不是单纯的漂浮情感,文学是艺术。何况几米的东西也说不上强烈的戏剧性。艺术不应该在表面浮。体会艺术不是说能体会就能体会的,说能抛弃就能抛弃的,比如几米为什么要用那种色彩你能体会到吗?为什么安格尔那么写实的艺术却不如毕加索受推崇?
  另外,本身我不喜欢现代“艺术”,几乎包括所有的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形式。
  最后,艺术批评很常见的,不必如此。
  你知道当年一位“20世纪最杰出三大画家之一”的画被称为什么吗?批评者说他们是“一群野兽”
  艺术批评是常见的,况且我并没用攻击之词
  桃谷六仙大学BEBE:
  我只知道让我看那样的画我情愿去看修补说的那种酱油画
  "《向左走,向右走》是城市丛林的浪漫寓言。"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所寓言的事,碰得到碰不到无关痛痒,我何必浪费时间去感慨那个呢.也许和个人的性格有关吧.的确他的作品现在很受欢迎,也有几个朋友推荐我去看,看了两页我就给扔了.不过那种画我还喜欢,但是我绝不认为是多伟大的艺术.我一直就不喜欢什么浪漫和朦胧的东西,现实是很清晰的.缘分点到你,珍惜就是了.复杂成分想多了,有害无益.也许偶尔需要那么样的外来刺激填补一下,我想我们不喜欢,只是觉得在这方面没空消遣.这并不是否认某种价值的关键,也是不能改变强求不来的.
  有时候到了现实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看来看去我就一句话想说AYDREAM
  AND我做这个版的斑竹是有原因的
  不要仅因为我的个人观点就攻击到我的斑竹地位吧
  这个也不算是什么地位
  你要说我没有艺术细胞我不否认我学管理的
  or如果你想FASHION一点可以找我
  你好象使用的是追星的心态来评论你认为的艺术话题
  这种心态呢,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反驳到别人说的不好都是好
  我是过来人,不过早就不那么...了.
  悠远唉人不必活得那么深邃的
  艺术和事业,所有的都是一种竞争,追求的都是一个顶峰.
  时间是我自己的,我只在别人的经验里获取我需要的.
  神圣·兵器库Swordnosword:
  我只是发表一下不成熟的意见,仅代表个人观点,我毕竟不是搞艺术的,评价上难免有很多主观幼稚不成熟的观点,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参与讨论的,为的是听听大家高见培养个人素质.没必要因为我一个没什么权威的评论这么大张旗鼓吧。
  桃谷六仙大学BEBE:
  Ye...
  我只在小学一年级学过画小红花
  都是在成长中培养成的兴趣爱好
  对于不是专业的评论都有权主观
  可惜专长,轻舞关了没处发挥
  我想不到让你心服口服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没有乱说话也没有信口开河
  静听子君高见
  神圣·兵器库Swordnosword:
  小红花............汗~~。。。。-_-~~~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总之,艺术评论是个很常见的东西
  广东中山子君:
  “引用下面引用由修补地球内外在2003/06/1611:55pm发表的内容:
  艺术批评是常见的,况且我并没用攻击之词”
  你评论也是评论几米,子君只是觉得对你们这种不尊重别人的作品而武断下言论的做法不好.那张帖子并没有说到"艺术",我只是想在这里让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斑竹觉得有碍于艺术论坛的艺术气氛的话,可以把它转到中语论坛或龙门阵去的
  “引用下面引用由BEBE在2003/06/1704:12am发表的内容:
  你好象使用的是追星的心态来评论你认为的艺术话题
  这种心态呢,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反驳到别人说的不好都是好
  我是过来人,不过早就不那么...了.”
  呵呵.是吗?
  追星的心态,我是不赞同的
  “引用下面引用由BEBE在2003/06/1704:12am发表的内容:
  AND我做这个版的斑竹是有原因的
  不要仅因为我的个人观点就攻击到我的斑竹地位吧
  这个也不算是什么地位...”
  “引用下面引用由BEBE在2003/06/1703:15pm发表的内容:
  对于不是专业的评论都有权主观
  可惜专长,轻舞关了没处发挥
  我想不到让你心服口服的回答
  但是我知道我没有乱说话也没有信口开河
  静听子君高见...”
  我不感兴趣你的"历史"哦
  我的观点很单纯,也已经表达出来了
  决没有什么旁意了,不要用这种词性说你的感觉,那又会错意了子君要说的
  TO:梦镜的碎片
  我们本来就很难交流
  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现在,我觉得更费劲了,要说好多话才能正确表述我一个小小的观点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引用下面引用由子君在2003/06/2000:09am发表的内容:
  你评论也是评论几米,子君只是觉得对你们这种不尊重别人的作品而武断下言论的做法不好.那张帖子并没有说到"艺术",我只是想在这里让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斑竹觉得有碍于艺术论坛的艺术气氛的话,可以把它转到中语论坛或龙门阵去的”
  那个作品我看过,上面的都是对他作品的评论,你不是叫问大家看法吗?那就是我的看法,何谓武断?另外我还不敢对几米下什么评论
  广东中山子君:
  “引用下面引用由修补地球内外在2003/06/2001:15pm发表的内容:
  那个作品我看过,上面的都是对他作品的评论,你不是叫问大家看法吗?那就是我的看法,何谓武断?另外我还不敢对几米下什么评论”
  非常俗气,缺乏艺术性,艺术性太低充,其量算通俗读物"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这是我对他作品的评论,不是对人!
  这也只是限于艺术范围内,并没有说其他的什么
  广东中山子君:
  你那叫"看法"吗?
  你一句话就是一副大家的姿态,分明是用纯粹艺术的态度去看它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那你要我用什么看法?
  你这叫想和大家交流吗?分明是要大家都赞同你的爱好
  神圣·兵器库Swordnosword:
  矛盾不要升级........就此打住了
  桃谷六仙大学BEBE:
  怎么把讨论出现的不同立场当成是矛盾呢
  显得我们都很小气似的
  没事,看看有没有什么惊人之语出现
  我觉得我以后对我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发言的好
  尤其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没道理的.
  广东中山子君:
  我并没有怎样特殊喜欢这本书
  只是对你不尊重别人作品的态度表示不赞同
  了解你这种好"笑看风云"的性格
  我还没有麦当娜那种好出"惊人之语"的气魄
  我看你又犯了病,你看见我前面的话了吗?别用这种词性说你的感觉,那会会错我的用心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如果都按照你这样的"不尊重别人作品",那所有的批评家都该饿死了.
  桃谷六仙大学BEBE:
  是呀是对于作品的评论
  尊不尊重那是对于人的评论而言
  觉得怎么说都是个人自由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537-1-1.html
  
  试谈艺术教育
  guanyang168厦门东海学院宣
  
  
  审美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不会审美,就是不完全的人。艺术教育是美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审美能力是人类创造精神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由情感、意志、想象发挥中介作用的活动。如果说教育是创造一代新人的主要手段,而美感教育则应该贯串于一切教育科目之中。艺术教育则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环节。
  (一)古代的艺术教育
  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都把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孔子的六艺把音乐列为第二位。他在《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的活动,也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其中诗言志,歌咏言,以及情感的表达,直到“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就是讲的不同艺术能力的综合和沟通;换言之,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能使它达到综合成熟、高级的境界。而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艺术教育能够浸润、滋养、美化人的性格和心灵,而且这种浸润的力量能够达到心灵的最深处,能够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培养起对美的事物的识别能力,对美的热爱和对丑的厌恶。这是讲的艺术教育在作用方面的特点。而这种教育在方式上,他认为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并且伴随着受教育者的“快乐”。这显然是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最神奇之处。
  由以上讨论可以说,艺术教育本质上是“融美于心灵”的教育。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美的艺术去激发受教育者的美感,使之在美的享受与愉悦的陶醉中不知不觉地得到熏染、陶冶、潜移默化,从而在精神方面获得深刻的影响。这就是我们从古代教育家那里得到的关于艺术教育的大致印象,并且它是基本合乎客观事实的。
  (二)艺术教育的独有功能
  人类发展本身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发展了人的健全的体魄和精神思维能力;二是发展了人的心理文化结构,这其中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能力。近来,艺术教育学家们更多地注意、研究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独有的功能,是智育和德育不能包括也不能代替的。
  艺术教育在对青少年的智力开发、提高身体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训练可以促进人们的联想、幻想能力的发展,而联想和幻想能力正是科学的创造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通过舞蹈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人皆知的名言,而舞蹈运动是一种比较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化的运动。在舞蹈运动中,随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跳起美化、节律化的人体动作,不仅有利于发展听觉器官对节奏与和谐的感受与共鸣,以及也起着全身运动器官的协调作用,对于身心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生理、病理学家早已证明:美术训练可以促进人们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展,也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均衡发展。所以,完全可以说艺术教育对于提高身体素质、智力开发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把对象世界分作真、善、美三个方面,认为智育教给人以真,德育教给人以善,艺术教育作为美育主要的组成部分,则可以给人以美。艺术教育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而中国人说音乐可以陶冶性情,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国古人才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具体说来,德育与智育可以,也应该渗透与借助艺术教育。因为艺术教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它不仅有艺术美的魅力,还包蕴着作家、艺术家强烈的美感激情,对受教者有更深的影响;由于艺术教育的实质恰恰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因此,它在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上,在弥补人的素质缺陷上,在促使人的健康的心理要素成熟上,有着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加上艺术教育更便于教师依照德育与智育教学的需要对内容加以选择、对份量加以控制,所以能够对德育与智育提供良好的帮助,实在是德育与智育非常有益的助手。
  此外,在许多非智力因素中,如自制力、耐力、毅力、自信力、专注力、适度感、协调感等许多方面,艺术教育更有着它特具的功能,这是智育和德育所不能代替的。比如:美术的具象性和音乐的集中性,以及舞蹈的协调性等,都是教育中最可贵的因素。在音乐与舞蹈训练中特别强调速度的准确和力度、节奏的恰如其分,在美术的训练中也特别强调观察力与专注力,以及节奏、韵律等。这些音乐、舞蹈、美术所特有的非语义性的组织结构,又是和人类的情感、意志直接对应的,它有利于人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情操的塑造,它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动作和情绪反映,最终导入人的人格和情操的范畴。所以,可以说艺术教育对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人格塑造,对于一个人的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完成,都有着巨大的甚至说是独具的作用。
  (三)艺术教育的方向
  以往,艺术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往往只片面地注重智力的开发,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即片面地重视个体的认知系统的发展,相对忽视成才的另一个系统──动力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认知系统来讲,又只是满足于“死”知识的传授,而不注意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及潜在智能和创新意识的开发,做人的道德、价值、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平衡,都是不利的。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同素质教育一样,同一般的文化教育、素养教育有联系,但有区别。它们之间是有质的差异的两回事。如果把艺术教育看作是素质教育中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学会正确处世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按照新课程《艺术课程标准解读》的思路认为:“艺术包含技术,但不完全是技术,还包含人文精神。”①人文精神是指一种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精神,它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对人有无限关爱的思想倾向。
  人文素质的提高,它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升华,也可以使我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并给我们很多直接和间接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哲理,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和自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实际上,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能力是一个具有人文素养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看起来是感情世界的东西,对人起着微观行为的教导,但它对人的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全身心的发展,却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它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伦理教育、人文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一道,互相配合又互相渗透地在人的整体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91867&highlight=%D2%D5%CA%F5%BD%CC%D3%FD
  
  
  
  大家来谈谈现在的艺术教育!
  风∮天下
  
  我认为现在的艺术教育还不够完善
  讨论:
  -。-:
  当然
  现在的很多地区艺术教育都很不完善
  有很多空缺
  可能是学校对艺术教育没有达到充分的意识
  周永兰:
  很多学校或许连什么是艺术教育都搞不清
  mxf:
  我们学校艺术课,多上自习
  江苏南京想之理想:
  我们以前也是一样,不过现在的专业课有好多和这个有关
  永恒国度星雨泪痕:
  我们也会,只不过我在课外学乐器
  上海虹口ringlau:
  艺术教育涉及的知识范围太广,主要还是看教师怎么来上了
  落寞︶ㄣ悠悠花巫:
  颓废..浪费
  cherry007:
  我们学校在每周五下午都有连续2节课时间的走读班(就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课程)比如是形体\舞蹈\唱歌\折纸\书法\篮球\田径\射箭以及主课之类的朗诵等.这样就比较适应现代艺术教育方面拓展.
  但是总感到还不够完善,需要更进一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这样的艺术类课程才会更完美.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viewthread.php?tid=192044&highlight=%D2%D5%CA%F5%BD%CC%D3%FD
  
  
  由师范生实习引发的思考
  yanjingdeshijie
  
  每年的这个时候,师范生都即将结束他们的实习生活,回到学校准备毕业。然而有师范生实习带来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因为他们实习生活的结束而终止,反而形成了更大的疑团,重重的压在心里,难以释怀!
  首先是实习生学历水平的问题,从中专、大专一直到本科,阅读文本、了解编写意图、理顺每一课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撰写教案等备课最起码的常识,与他们所有的学历水平形成的反差,就像砸在我们心里重重的第一拳。
  其次是实习生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问题,按道理他们应该在师范学习中接触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可是当他们站在讲台上那种手足无措的样子、面对偶发事件一脸茫然的样子、对课堂教学秩序毫无维持办法的时候,我感到一种难以言状的愤怒和内心深处的钝痛,为什么反复的指导、手把手的教、一步一步的带,却仍然毫无起色?教育观念为什么如此陈旧、教学语言为什么如此单一、模糊和不确定?谁之过?面对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他们心里连起码的愧疚都没有吗?
  说到这里自然就谈到了责任心的问题,实习伊始,独自备课、上课思路混乱、紧张的不知所措尚可理解,因为他们确实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可当问题是临近实习结束,已经有两个多月的实习和接受指导的经历,他们仍然无法独立的备课和教学工作,仍然停滞不前,就不能不考虑他们的责任心了。如果他们确实能够做到笨鸟先飞,可能还好办一些,然而问题远远不是这样。从课堂教学的状态不难看出,他们没有把心思放在教学上,如果不是这样,怎么会在开始上课时,半天两眼发直不知所云,怎么会在学生自由穿梭于座位间无动于衷?怎么会在课堂学习指导的环节原地不动,怎么会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笑了之,不做任何回答……
  面对这反复出现的画面,不能不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面对师范生不断提高的学历,我们不得不思考,他们在师范专业学到了什么?做人,那么最起码的良知是什么?做事,那么最起码的态度又是什么?为师,需要的基本品质是什么?专业,其基本的特点、表现规律有哪些?文化,有没有给他们思考、理解、判断的能力?能否触类旁通?……如果有,为什么在直观演示上唯唯诺诺、举步维艰?为什么教案会有那么多的错字和病句?为什么他们的思路会比学生还要窄?
  如此实习,受害的是谁?如此循环,能不让人担忧吗?……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666241-1-1.html
  
  
  艺术到了最高点是属于全人类……——傅聪访谈录
  Lohengrin
  
  
  前言:
  人情练达皆文章,人们往往爱用「象牙塔裡之人」来形容艺术家,是耶非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傅聪在他两埸六十岁寿辰音乐会演奏完毕之翌日,我在他下榻酒店进行了差不多两小时的访问。艺术家总有点儿脾气,开始访问时并不太顺利,笔者有点像考生接受面试。往后,深庆聆听了一位感情饱满的钢琴家,以言语代替手指,奔流出如泉灵感和对生命与艺术的看法,限于篇幅只能忍痛取捨──
  聊聊罢!不要做访问了。
  对于艺术家的言语思维,我希望能下笔准确,如演奏家之演奏「忠于原作」。
  这几十年来写我的文章很多,很多都是道听途说,乱编一通。「人」就是喜欢编故事,他们从不去寻找真实,真的不应该。(声浪逐渐增强,我看到了传聪的愤怒。)
  驱使我访问你的原因是:第一次喜欢你的音乐,尤其第二埸演奏,我深受感动。
  说来听听,为甚麽从前不喜欢我的音乐?现在为甚麽又喜欢了?
  打一个譬喻,有些诗本来很美,多加注释就腻了,如美人,美得过分令人受不了。你的音乐无论弹及演绎都很好,但我觉得多了些东西……
  唔……(从鼻子裡哼出来的回应,面容宽和与台上演奏完毕的傲慢判若两人。)
  偶然听到港台播出你在记者招待会的访问录音,很多人生哲理,同时亦流露了艺术家的抱负和情怀,(他离开座位,取了一枝烟斗,并没有马上燃点。)在另一方面,我在想,从前你的音乐很美,现在多了很多道理,会不会太多东西弹不动呢?
  你继续讲罢。(唉!我的天,他只是笑而不语。)
  第一天的音乐会,我听了,冷下来。第一首是史卡拉蒂的奏鸣曲,我不大喜欢,觉得未入境,但很新鲜很实在,有人说你弹舒伯特不像舒伯特。可是甚麽才是舒伯特!
  他们知道甚麽是舒伯特,哈……
  傅雷家书也提到你对舒伯特的理解,他有点像庄子的气质,但庄子的潇洒并非不痛苦。
  潇洒是不痛苦,这是很肤浅的讲法,苏东坡不是很潇洒吗?他尝尽了人间不少艰苦。
  舒伯特的G大调幻想奏鸣曲,我觉得你弹出舒伯特心灵的另一面──不安。同时亦感觉你在乐句与乐句之间自由驰骋,我不知怎样说,也许用「进入艺术」来形容罢,就凭这份感情来到这裡。
  告诉你,我们搞音乐的,就以自己来说,所有的人生经验,一举一动及思想等,当然存在于我的音乐,这只是一部分。而大部分,我是花功夫花时间去研究作曲家的心灵,他们的内心世界。音乐是很具体的学问,一般所谓批评家,他们到底把谱子看过没有?知道不知道谱子裡说些甚麽?(他手中的烟斗一上一下往玻璃桌上鎚,嗓门子很响,我暗地舒一口气,他开腔了。)一埸音乐会完毕,弹的讚的,很容易虚无飘淼的说一大堆甚麽甚麽。可是抛离了音乐的具体学问。对于这一切,我根本不当作一回事。只有我的同行,我尊敬的同行,正如中国有句古语,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就是古代锺子期与伯牙,失去知音,宁愿琴声不再。所以真的懂音乐,真的内行人,才是我所关心的,愿意切磋的对象。
  艺术家往往是主观而执着的……(我的话还未说完,被打断了。)
  不是无根的执着,我可分析,可以解释每一个句子为甚麽这样,不同意见一定有的,我常跟我很多好朋友一起讨论,大家有不同的发现和见解才有意思。譬如我父亲对一首诗的看法与钱锺书的看法有时不一样,但他们常常互相启发。
  你满意自己的演奏吗?
  伟大的音乐,没有一个演奏者能达到音乐作品整体,绝对不可能,真正伟大的作品永远比所有最伟大的演奏家更要伟大,永远都是如此。
  很多评论文章或介绍文章,都说你放进很多意象的东西,如诗书画……在你的音乐裡面。
  我都没有刻意去「放」,这些都在我的文化,我的血液,也就是内涵。这东西是看不见的,更不能够怀着目的去「挑」。
  一切都是自然而就的艺术素养,所谓「料子」。
  是呀!而且他们总爱围绕着中国文化来讲我,他们忘记了我在西方生活了四十年,我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看来比一般的中国人要多,要弹奏西方的音乐,当然要对西方文化了解,真正的了解。
  完全忘我投入西方的音乐境界?
  艺术到了最高点是属于全人类的,我是说西方音乐有西方文化背景,要表达她的艺术,就必须知道其由来,最后无分国界。
  可否请你谈谈一些音乐美学的心得。
  所谓美呀!方正的不是美,美总是带点不规则性的,这在美学上讲最基本的道理,完全对称的都不会美。
  需要一点儿子缺憾?
  不是的,我意思是指在不平衡裡头的平衡,才产生美,不然的话是「死」的。
  不规则衍生色彩!
  生活本身就不是方正,它是活的东西,不是规则性的物体,是说不规则当中自有它的和谐,甚至表面看来不协调的东西,却融洽了。
  你弹的萧邦前奏二十四首,作品二十八,我掉落了眼泪。
  昨晚一位不是搞音乐的,是一位演员,说话颇有深度,他说很喜欢我弹萧邦的音乐,不光是感受到萧邦,而是音乐裡的思想世界,他说他亦流眼泪,这是他从来没有的经验,对我来说,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如果听的人感觉到乐曲伟大,我的目的达到了,至少一部分达到了。我就如一位传讯的人。
  艺术裡的感性与理性如何析辨之?
  感性裡面有很多理性,感性是经过理性的不断磨鍊,理性被火烧炼过之后,才是有感情的艺术,才能与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萧邦的前奏曲,上次在记者招待会说过,二十四首前奏曲包罗万象,非常悲惨,很有宇宙性,凝重悲壮。一般人觉得萧邦的音乐总是风花雪月,但真正的萧邦比这种境界深得很多很多,而且一般人所喜欢的萧邦并不是真正的萧邦,真正听萧邦音乐是须要下功夫,是心灵与心灵之交会。
  享受至高至美是痛苦的,可是从痛苦却又得到满足。
  对,萧邦很苦,他的苦不光是苦,是对生命永恆发出悲鸣和感概,前奏曲裡面的变化,有时像地震,有时像山崩,内心的风暴,命运的风暴和大自然风暴结合起来的乐句。
  昨晚我很仔细聆听整场演奏,我知你在发掘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很「真诚」。
  我想问问你对舒曼大卫同盟舞曲有甚麽感觉?
  没有萧邦的感动,可是嘛,从舒曼这首音乐想起你弹舒伯特的G大调幻想奏鸣曲,舒曼欣赏它,而且很理解舒伯特在乐曲中所表达的性格,通常说舒曼与舒伯特是两种性格,但舒伯特这作品的「不安」,他了解。
  是两个性格,绝对的两个性格。唉。这些大艺术家甚麽都了解。
  大卫同盟曲,这作品不是很完整,有时很片断,你的琴声有时凌乱不安,有时狂妄,有时很沉思默想,转瞬间却又热情起来,非常片断。
  Yes,Yes,他最后是发疯死的,当时他真的有点疯,他那想入非非,就是他最美的音乐境界。这作品又长又複杂又难掌握,一般人都不喜欢弹这作品,萧邦说舒曼的音乐根本不是音乐,萧邦的胸怀较窄,舒曼这人又即兴又开阔,最能欣赏同行的人。舒曼这首乐曲,我认为非常好。
  你满意人家称你为钢琴诗人吗?
  没有所谓,人家爱怎样说就怎样说,跟我要搞的学问是两回事。
  亦有这样子说;六十而不惑的傅聪,浮过了艺术之新领域。是否跳出了钢琴诗人框框?
  怎麽?我现在就不是钢琴诗人?去判断一个艺术家,不能单凭弹了一个作品就冠他一个标籤,应该谈的是作品「本身与演绎」,不能以一个艺术境界去贯通所有的作品,就是同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风格内涵很多时都不一样。判断他们不能天马行空,要有「本」。
  这就是忠于原作精神,可是如庄子所说──子非鱼……
  是呀!话是这麽说,但说得玄之有玄。
  子虽非鱼,但可以知鱼性,这点可以理解。
  还有,除了具体精神去分析作品,所有艺术家都要有直觉,没有直觉就不必谈艺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讲的艺术三个境界,一是强烈的感受和直觉,二是开阔而忘我地追求精神,第三境,众裡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说艺术这东西,追求了一辈子,好像永远找不到,忽然找到了。
  第三境界是──「悟」然后有所「得」罢!
  我觉得这三句话讲艺术,讲美学,讲绝了,没有人讲得更彻底,更真诚,更具赤子之心。年纪越长离赤子之心越远,生活整天教你怎麽怎麽做人,就是说你怎麽假装。「苦笑」可是失去了赤子之心,人的情操亦告毁灭,所以艺术家的赤子之心是必需要的。
  拥有赤子之心难,保持赤子之心更难,如何处身俗世而能清者自清!
  对呀!所以红楼梦讲贾宝玉是块顽石,在大观园这所俗不可耐的府第,宝玉就是宝玉,没办法把他污染,彻底赤子之心。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525-1-20.html
  
  伟大指挥家——BrunoWalter
  Lohengrin
  
  文雅的独裁者——布鲁诺•瓦尔特的道路
  特里•蒂肖特海伦编译
  对于一名古典音乐家来说,他去世后的命运如何,实在是无法预测的。当然有些去世不很久的著名艺术家,比如指挥家阿图罗•托斯卡尼尼等还仍然被人们深切地怀念着,而其他人,比如小提琴家米沙•埃尔曼,除了同行以外,他已经被人们遗忘了。后辈们之所以对某位艺术家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21世纪的今天,其中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首先他要积极地活到80岁,其次是他录制了大量的唱片,演奏了高水平的作品,还有就是他一生中要有一个重要的时期(最好是在晚年)是在美国度过的。
  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完美地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尽管他成名很早,在1936年就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一名对欧洲音乐生活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德奥指挥家。1938年纳粹接管奥地利之后,他没有被迫逃到欧洲去,也不愿像同时代的ClemensKrauss或FranzSchalk一样隐姓埋名,相反,他在1939年移居好莱坞,并迅速成为美国古典音乐的中坚力量。
  瓦尔特是大都会歌剧院最卓越的客席指挥之一,他也是纽约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还担任了两年的“艺术顾问”,实际上就是乐团的音乐总监,只是他拒绝了官方的头衔。当他在1962年去世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录制并重录了他的全部曲目,而且大多数都是立体声唱片。他如今与托斯科尼尼、比彻姆爵士、富特文格勒、库塞维茨基和斯托克夫斯基一同被列为最优秀的指挥家。就像人们很少提及著名指挥家们的人品一样,我们所能见到的也只有诸如善意和慷慨等模棱两可的文字,有关瓦尔特品性的描述非常少。除了他自己的两本书——自传《主题与变奏》(1946年)和《有关音乐与音乐制作》(1957年,1961年转译)——以外,直到1999年才有了比较完整的有关他的生活与工作的意大利文传记出现,那就是ErikRyding和RebeccaPechefsky撰写的《布鲁诺•瓦尔特:另外的世界》(BrunoWalter:AWorldElsewhere),现在已经有了英文版本。(1)
  瓦尔特出生的时间刚好在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首演的前六个星期,人们对他知之甚少,那些熟悉他的少年和中年生活的人都不在人世了,就连在20世纪50年代与他一起工作的音乐家也所剩无几了。另外,瓦尔特不写日记,他的七千余封保存下来的信件除了被监视且言语隐晦的之外,也多是涉及个人的事情。所以,Ryding和Pechefsky不得不依靠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他们查阅了20000多篇有关瓦尔特演出的评论文章,面对面地采访了60多位人士。
  正因为如此,或许这本书本身还是有点晦涩,但至少它比较尊重了瓦尔特的个人生活。那些不熟悉维也纳文化史的读者可能会对书中描述的事件感到不满足。这些明显不充分的部分可以用瓦尔特晚年拍摄的电影、录制的唱片以及排练的录音磁带等作为补充,这些实物能使这本比较理智地撰写的传记带给我们布鲁诺•瓦尔特那活生生的久已消失的制作音乐的大师风范。(2)
  1946年,瓦尔特曾回忆起他在半个世纪前年轻的时候第一次来到维也纳并得到认同的事。他写道:“我觉得我属于维也纳,我从前没有发觉这一点,现在知道了。从精神上说,我是维也纳人。”事实上,瓦尔特是在1867年出生于德国,而且指挥家使用了大半辈子的、曾经导致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反犹太运动的姓,不是瓦尔特,而是施莱辛格(Schlesinger)。
  布鲁诺•施莱辛格是家里三个孩子中的老二,父亲是柏林的薄记员,母亲是受过正规音乐训练的音乐爱好者,她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每天教他弹钢琴。三年以后,接收他进入Stern音乐学校的老师说:“这孩子浑身上下都是音乐。”他9岁开始作曲,12岁成为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独奏家,不久之后成为一名指挥。
  像大多数欧洲的指挥家一样,施莱辛格以做歌剧指导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他在1893年加入了科隆市立剧院,7个月之后指挥了第一次的公开演出。此后不久,他去了汉堡,开始与作曲家兼指挥家的古斯特夫•马勒一起工作。马勒当时已经是闻名欧洲的重要的歌剧诠释者之一。两个人十分亲近,这个马勒的新徒弟知道,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榜样:
  “我从没有遇到过(像马勒)这样一个富有激情的人,我永远也梦想不出那种在绝对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支撑下的简捷恰当的语言与独特有力的手势所带来的令人焦虑的恐惧,并迫使人们盲目地信服。”
  由于受到马勒的关爱,坐落在现在波兰的地方性歌剧院,布雷斯劳(Breslau)市立剧院为施莱辛格提供了第二指挥的职位,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公司的董事说,在布雷斯劳叫施莱辛格的人太多了,他们希望年轻的指导能换个名字。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不愿意雇用一个有着明显的犹太姓名的人,反正就是这样,布鲁诺•施莱辛格变成了布鲁诺•瓦尔特。这个转变在两年后,瓦尔特为了成为里加歌剧院的首席指挥而改信基督教时最终得以完成。(当时的这个拉托维亚公司受到沙俄严厉的反犹太条例的制约。)
  瓦尔特并不是他那个时代唯一的成为基督徒的犹太音乐家,马勒也是这样做的,还有马勒的另一个大弟子奥托•克莱姆佩尔。他们这种特殊的信仰改变既不是单纯的手续问题,也没有专业的缘由,三个人都是认真地接受了自己的新的宗教信仰。瓦尔特与马勒和克莱姆佩尔不同,他好像又回到了犹太教,以至于后来几年中,他从不愿意与同事谈论有关马勒把犹太人的通俗音乐加入到他的交响曲中的众所周知的事实。纽约爱乐乐团的一些犹太演奏家甚至听到瓦尔特的抱怨,说他在排练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时,感情上倍受耶稣的折磨。
  Ryding和Pechefsky并没有提供有关瓦尔特改变宗教信仰后所进行的具体的宗教活动,也没有提及任何有关施莱辛格家族坚持犹太教规的内容。(3)但一般说来,瓦尔特的宗教信仰贯穿在他的职业生活中,他经常说,音乐是“精神的力量”,音乐能够使人高尚起来,能够引导人们与上帝更加亲近。他认为,莫扎特的最后三部交响曲是“理智的、精神上的和音乐的自白书”,而安东•布鲁克纳的音乐是“通往超自然领域的桥梁,唯有那些对更高理想的渴望才能响应他作品中发出的圣徒的召唤。”
  1901年,瓦尔特来到了维也纳马勒的身边,此时的老指挥家正负责歌剧院的工作,当时的情境也与现在一样,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维也纳还是国际文化激进运动的中心,那里曾出现过艺术的现在派运动。马勒自己的交响曲,ArthurSchnitzler的性感戏剧,GustavKlimt精美的表现主义绘画,SigmundFreud的心理学理论,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运动中德语分支所产生的重要而有影响的作品。
  毫无疑问,瓦尔特也担心他那形象高大的恩人会使他黯然失色,他温柔的个性也不可能使他像马勒那样使用严厉的方式来主宰一个乐团,因此他选择了“与自己的个性相适应的符合心理学的方式”。他那平和诙谐的排练技巧也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马勒常常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为难个别的音乐家。瓦尔特与马勒不同,他是一位教师,不是个暴君,这一点贯穿于他的一生。
  瓦尔特作为重要的艺术家得到公众的承认,是在1911年马勒去世之后。尽管他的足迹遍及整个欧洲,但他还是以维也纳作为大本营。在1934至1938年间,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录制了大量的作品(也有少量的作品是与国家歌剧院合作的),这些录音也标志着古典音乐演奏的国际性与留声机的发明已经改变了音乐制作的程度范围。(4)而乐团的独特声音——音色有些暗淡富有质感,圆润但不明亮——在录音中也直接地表现了出来。还有就是瓦尔特在节奏方面的灵活自由:在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中,他的第二“抒情”主题往往会慢下来,而在其他的过渡性的段落中会有些速度上的起伏变化,其中许多都是自发性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会提速,有时会放慢,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音乐表现会在每一场演出中有所不同,”他曾经这样说,“我处理音乐时不需要理由。”
  这样的灵活自由在20世纪20和30年代的录音中是非常普遍的,在瓦尔特的录音中更是比比皆是(据说,马勒的演奏也是如此)。特别令人难忘的是他在1937年与爱乐乐团合作录音的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这是第一次由钢琴领奏来录制莫扎特的协奏曲,瓦尔特被证明是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家,而最为突出的就是他那自由节奏的演绎。Ryding和Pechefsky是这样描述的:
  在这次演出中,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极为惊险地紧紧跟随着瓦尔特的分句、连接与自由速度……当他在第一乐章的第二主题放慢速度时,乐队准确地跟了上去。托斯卡尼尼是位在交响乐演奏中始终保持相同速度的现代指挥家,他并不赞赏瓦尔特在战前的演绎风格,他曾说:“瓦尔特演奏到抒情乐段时,他就陶醉了。”对于习惯于托斯卡尼尼更直率的演绎风格的听众来说,这种“陶醉”真的是令人惊慌失措。值得注意的是,战后瓦尔特选择了比较适当的演奏速度,但他保留了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在以前演出中所具有的热情的抒情性。到了50年代,他又要求弦乐演奏家们去“歌唱”——那就是要演奏出颤动着的富有表现力的音调,用歌剧歌唱家的演唱方式来雕琢乐句旋律。这样一来,他往往是消除了音乐的对比性,减弱了尖锐的断奏和强烈的力度变化。事实上,像托斯卡尼尼等非德国指挥家,更倾向于富有张力和激情的演奏,甚至是勇往直前,而瓦尔特则是比较平和而舒缓的。
  尽管瓦尔特长期被公认为是马勒音乐的“权威”诠释者——他指挥了马勒《第九交响曲》和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的首演——但有些听众还是认为他的演绎过于伤感。有人问及对瓦尔特演绎马勒音乐的看法,克莱姆佩尔无不讽刺地说:“对我来说,是过于犹太化了。”马勒的两个大弟子尽管都是犹太人,但他们却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音乐,克莱姆佩尔是冷漠的,甚至有些嘲弄的意味,而瓦尔特充满了伤感的离愁别绪。(5)
  瓦尔特的抒情性就像他强烈地偏爱德奥古典音乐一样,取决于维也纳观众的嗜好(尽管他也演奏了大量的现代主调音乐)。
  但公众中也有一股日益增长的势力从来就不承认瓦尔特是德奥传统音乐的合法代言人。几乎是从他指挥生涯的最开始,他就是德国和奥地利反犹太组织恶意攻击的目标,那些作家总是拿他改名字的事情来做文章。在1933年希特勒掌权时,他被迫停止了在第三帝国的指挥活动。
  面对这种状况,瓦尔特的回应是更进一步加强与维也纳的关联,而对他演出的喝彩也在继续上升。但维也纳毕竟会受到反犹太流毒的感染,即便是他们最爱戴的指挥家也逃脱不了最终的磨难。1938年3月,也就是瓦尔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第一次录制马勒的《第九交响曲》之后的两个月,希特勒的军队就开进了维也纳的街道。爱乐乐团解雇了所有的犹太音乐家,瓦尔特和他的家庭也逃命了。他曾给朋友写道:“你可以想象一位最美丽的女人,她的美丽已经被天花或其他的可怕疾病给毁坏了,现在她像小丑一样,充满恐惧地在街上徘徊着——这就是奥地利和维也纳的特殊命运。”
  一年以后,瓦尔特去了美国,他早在1923年就在美国首次指挥过演出。美国的音乐生活曾一度被德国训练出来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们所统治,但到了1939年,美国的主要管弦乐团的指挥都是非德国人了:托斯卡尼尼在NBC交响乐团,斯托科夫斯基在费城管弦乐团,库塞维茨基在波士顿交响乐团,巴比罗里在纽约爱乐乐团。结果,瓦尔特的到来特别引人注目,他不久就成为美国音乐生活中的一道风景。
  几乎是马上,他开始为Columbia公司录音。最早合作的是纽约爱乐乐团,后来是专门组织起来的合奏团体,被称作“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瓦尔特运用与维也纳不同的方式来训练他们。战后,他曾在较小规模的范围里继续着他在欧洲的指挥生涯,但他想在1947年的爱丁堡音乐节上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的愿望导致了乐团遭受“纳粹化”的骂名,所以,他只能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美国。
  1957年,瓦尔特因为心脏病发作而很少在公共场合出现,当时,立体声唱片已经被引进,Columbia公司调整了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在洛杉矶的录音,尽可能安排瓦尔特在离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居所不远的地方重新录制了他的曲目(包括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全部交响曲)。这些一再重新发行的演奏录音,大部分在节奏方面都不像他战前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录音那样自由多变,瓦尔特的指挥艺术也为现在广大听众所熟悉。
  瓦尔特最后一次的公开演出是在1960年12月,三个月之后进行了最后一次录音。他那衰弱的心脏使他不得不选择退休。1962年2月17日瓦尔特去世了,当天晚上,纽约爱乐乐团的观众也得知了这个消息,莱奥纳德•伯恩斯坦称他为“音乐圣徒之一,是一位善良、热情、仁慈而献身事业的人。”
  把布鲁诺•瓦尔特称为音乐的圣徒或其他什么,是有些夸大其词。像所有的成功指挥家一样,他是个雄心勃勃且个人行为冷漠无情的人。当排练中遇到问题时,他总是在指挥台上用温和的方式来掩饰他那铁定的意志。小提琴家伊萨科•斯特恩评论道:“他是文雅的独裁者,就如同托斯卡尼尼是一位脾气暴躁的独裁者一样。”他的个人生活也并不清白:他结了婚,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至少与他的歌唱家之一的女高音DeliaReinhardt有过浪漫情史,这样的风流韵事在他一生中的其他时期也出现过。
  当然,瓦尔特与大多数艺术家相比并不很虚伪,他或许比20世纪其他的大音乐家更相信音乐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能力——他深信自己从年轻时就努力坚持的欧洲传统在瓦格纳身上得到发展。瓦格纳狂热地相信音乐的精神力量,并使其屈从于他的最终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音乐的演绎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能瓦尔特对莫扎特和贝多芬音乐那种柔和的处理方式将不会再次流行起来,或者说至少在不久的未来不会出现。但在他去世之后,他的许多录音都不断地得以出版发行,有人对这些录音长时间地受欢迎感到意外。在我们这个已经对音乐的演绎逐渐形成标准的时代,瓦尔特的录音为我们再现了那个被希特勒扼杀了的、安逸优雅的、消失了的世界中的珍宝,我们不难从中听到先人们的理想与空泛的抒情性,正像瓦尔特在谈及马勒音乐时曾写道的那样:“音乐不是白昼的艺术,它的秘密根基或者说它的深刻内涵都产生于受伤害的灵魂中。”
  即使是现在,瓦尔特演绎的马勒音乐还被人们津津乐道。诚然,正像克莱姆佩尔所言,还有一些不同与瓦尔特的方式可以用来演奏马勒音乐,其中有的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马勒音乐中复杂的情感,但不可否认瓦尔特的演绎方式相当感人,评论界也对此保持了沉默。倾听瓦尔特指挥《大地之歌》结束处那静静地与生活的告别,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弦乐器演奏得如微荡的春风,轻柔而飘逸,这令人回忆起瓦尔特的动人话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音乐是连接天国的纽带。”
  1.耶鲁大学出版社,487页,$35.00
  2.瓦尔特最佳唱片的CD版本被列在这部作品结束时的分类目录中。《布鲁诺•瓦尔特:艺术大师与凡人的生活》(VAIVideo69407)是一部一小时长的加拿大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记录了1958年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一次排练以及音乐评论家AlbertGoldberg对瓦尔特的采访。
  3.瓦尔特改信基督教的事情并不为人所知(尽管他最后葬在罗马的天主教墓地)。他晚年成为人智学说的拥护者,这是新世纪的一种综合性的准宗教。
  4.有关这种现象的讨论,请参阅我在《MayCommentary》中的文章:《什么扼杀了古典音乐唱片?》
  5.奇怪的是,克莱姆佩尔的双关语在《布鲁诺•瓦尔特:另外的世界》中被省略掉了,尽管那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已经得到了证实。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910-1-20.html
  
  
  
  
  男高音)highC咏叹调
  西苔岛修补地球内外
  
  
  HighC曾是男高音们毕生追求,争相欲及的目标,又是让许多优秀声带受损甚至毁灭的陷阱,从1837年首次用胸声在《威廉退尔》中爆出这个音开始,到1967—72年的三场《快乐的一天》中帕肥一口气喷出九个HighC来,至今是否拥有辉煌的HighC都是一位男高音跻身于世界级行列的关键之一。
  大多数对男高音咏叹调感兴趣的都是从“NessunDorma”《(今夜)无人能眠》开始的吧,难怪,取材是中国的,调子又插进了茉莉花,就连结尾高音也被一群“权威级”人物吹成了HighC,于是帕肥一开口,人们立刻竖耳而上,后来发现上了HighB的当。我也吃过此亏,不过不是受他人误导,而是邪门的自我感觉驱使,加上知之甚少,又看到当时多明戈咬牙切齿,深愁大恨般地痛苦表情,于是误认为HighC了。唉,一切都是98年的事了,不过说回来,把大多数人引入之门的仍是出自普契尼之手的《冰凉的小手》吧?
  这首舒展柔润至极的咏叹调如清风美酒般醉人,开头略显沉闷的喃喃自语,到第二句充满活力的上扬,又经过了类似的,只不过最高拔到的一小节后,陷入了稳健而动人的自述,好戏还在后头,诗人的信心来了,精神兴奋点被激活了,几个连的HighA把曲子豁然打开,将近尾声处在一个比前面曾经有过的高了整八度的一小节中出现了HighC,应该说,这个HighC是缓缓顺上去的,不需要很大音量,又是以完全开音节“a”唱出的,难度不大,只要有诗人的憧憬和自信就可以了,怪不得冯德利希说,这是作曲家手下最“仁慈”的一个HighC,帕肥,吉利和盖达的演绎都很不错。
  如果说上面这个HighC显得太柔软黏稠的话,那么威尔第的《游吟诗人》中“柴堆上火焰熊熊”结尾处两个HighC应该是最激昂雄壮的了。这是在一段抒情曲《爱人,我永远属于你》和与新婚妻子的莺声燕语《教堂里的钟声》后的咏叹调中唱出的,因为曼里科要发兵去救将被烧死的母亲,所以乐曲节奏十分急促有力,旋律简单得近乎单调,又是由重复的两段组成,尽管全长4分钟,包你听两遍会唱,前一段最高音为HighA,如果没有过瘾的高音,细听伴着人声的鼓声,号声,风琴声就足够振奋人心了,在第二段的后半部分和结尾,出现了两个HighC,大号抒情或戏剧型嗓门再适合不过了.如果听老帕,除了两个坚持了9拍的HighC以外,只留下单薄无力与炫耀卖弄,贝尔贡齐和多明戈都入木三分,而科莱里,莫纳科更是吐血推荐.顺带一说,这首曲子的每一句都要求用顿音跳出来,老帕和莫纳科跳得真是又爽又脆.
  法国作曲家古诺以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浮士德>闻名,前者不太熟悉,但其中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我要生活在梦中>相当起伏错落,悠扬和谐,后者含一首著名男高音咏叹调<你好,纯洁而简朴的小屋>,此曲表达了浮士德对圣洁小屋的崇敬仰慕之情,因为全曲从头到尾都是以赞美诗的格调进行的,咏叹调的后半部出现了连续升高的三个”致敬”,达到HighA,在紧接着的下一句中,掀到了HighC,这首曲子的器乐伴奏非常优美,及时而贴切,不过这个HighC十分难唱,因为它是从中音区的E升上去的,而且,全曲是一种诗意的松弛,似乎漫不经心,地就扬上去了,而不象小手凭一时激情就铆出来了,而且这个HighC开口不大,几乎要用嗓子捏出来一般,所以在我的磁带中,德沃斯基唱了个支离破碎,这儿最佳人选是盖达,比约林.
  意大利三杰,贝里尼,罗西尼,唐尼采蒂就没那么多顾虑了,性起就是,HighD,HighE甚至HighF、G,这超高音就完全是在追求头声区的炫技了,价值不大也没什么必要,不过,音域写到HighC的几首不得不一提它们优美的旋律,因为高音在这里出现得很自然,很出彩。
  唐尼采蒂的《连队之女》中的一个含九个HighC的咏叹调彻底成就了帕肥,这咱们后头再说,先来看看他的《宠姬》中的著名咏叹调“慈祥的灵魂”,也译作“温柔的天使”,一小段优美的协奏和相对平淡的唱段带入主体唱段,先是长笛缓缓奏出引子,只有各长三拍的三个音,由高到低,含情脉脉,接着男高音以慢速开始唱,只是往后稍稍加速,进入第二段,每句后和着迷人的竖琴弹拨声,将费尔南多的爱恋而惋惜(他的昔日恋人,女主人公莱昂诺拉已死)之情淋漓而又不张扬地抒发出来,在第八句几个音顺理成章地上去以后,喷出了一个HighC,全曲中高高在上,所有要表露的感情全部爆发出来了,吉利简直把它唱绝了,流水般的嗓音胜过小提琴,当然,他降低了一度半,而科莱里居然吼到了升C或HighD,霸气十足,只可惜粗野的嗓音活脱脱一个醉汉,老帕也非常完美,谁知原来我从广播电台获得的他的这段录音资料居然丢失了,气煞我也!
  贝利尼的《清教徒》是杀人不眨眼的作品中的代表,最高音到HighF,盖达是干下去了,老帕“据说”也干下去了,其余的都是布莱克等花腔型异人,不清楚克劳斯行不行,,其他人一律卧倒,或是勉为其难的假声,弄得阳刚血气全无,收不到半点效果。全剧中最著名的《给你,我爱的人》就是一首升C之歌,不过大多数人仍用HighC唱出,它的旋律比慈祥的灵魂更为朴实直白,又包你四遍会唱(前两段),在第三段中近尾声处拔上去一个HighC,情形与前一首相同,只不过需要更强的力度,这里科莱里就恰如其分了,这两首咏叹调有多处相似,它们都是先由一段较长的抒情器乐前奏带出,男高音从几句与前奏音相同的句子唱起,由两三段类似的小节组成,并在最后一节末尾处拔一个跳上纯四度或纯五度的HighC。全曲的末尾还要喷出HighA和HighB,有意犹未尽之快感!
  最后那首跑马歌“多么快乐的一天”,实际上,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以有近二十位男高音灌录过此曲,全剧唱片也有六七款,当然,大多数都降了调,帕肥只不过是第一个带胸腔共鸣唱出此曲的人,被简而称之即成了此曲之“第一人”,这首曲子全长约两分钟,前几句是令人耳花缭乱的上下波动小节,优美耐听,如果用钢琴或竖琴,一定像奔腾的浪花。在一分钟左右结束后,来了两句乐曲合奏。人声立刻出现一个由中音C到HighC的跳跃,如此两次,乐器演奏,人声休息,接着又是两个纯八度的跳跃,在又一阵浪花翻腾过后,以一个拖长的HighC结束全曲。所以一共是五出HighC,只不过前四个跳上去的C都是分两口气唱出,只有最后一个一气呵成,所以一共九声响。恕我愚笨,而且此曲极难得一听,我听过美国花腔男高音版本,总觉得只唱到HighB,但实际上,他能唱到HighF,因此没必要降调,大概又老耳昏花了。在此竭尽全力无法把此曲说明白,真对不住大家。此曲的最佳演绎者到底是老帕,其大号抒情的嗓音赋予了主人公托尼奥足够的气势,而连续的九个HighC又恰恰是其声带承受力的极限,保证他能刚好完成,别人不是高而飘就是低而闷,这首咏叹调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啊!
  深恨自己孤陋寡闻,洋洒数千字,个中有味可啖之处不过分毫,惭愧万分。罗西尼的代表作《威廉退尔》《灰姑娘》动辄十几个高音C,其余作品,HighD,HighE不计其数。其实音不在高而在于美,矫揉加造作远不如纯真的自然,“快乐的一天”不过给你带来一日的快乐,而刑台上的烈火却会永远熊熊燃烧在耳边。帕肥越来越多了,而“冰凉的小手”却难以再现,这些咏叹调是歌剧艺术中的一堆珍宝,我们绝对有理由来回咀嚼和品味这些可能在未来不会再出现的过去。但愿这篇庸笔能带起我们对自己心爱的歌剧艺术更深更细的探索。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754-1-20.html
  
  
  
  
  
  图文艺术的结合
  天国之门芷萱
  
  
  雨是云的眼泪,
  伤心了要哭出来。
  窗子外面的雨瓢泼瓢泼。
  夏天里不要下雪,
  冬天里昂贵的月季。
  
  长大了就不再相信童话。
  虚构的魔法持续不到子夜以后,
  我们就要长大。
  听谁的玻璃鞋,
  丁丁当当。
  
  如果彩虹有第八种颜色,
  是深白,还是灰黑。
  那应该是一种用眼睛看不到的颜色,
  似有若无,
  不是任何人都能描摹。
  
  他希望孩子在无垠的麦田里恣情地玩耍,
  而他静静的观赏着和守望着他们。
  我想这里就是我们的麦田,
  我们自己守望着自己,
  守望着彼此。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595-1-18.html
  
  
  
  
  音乐课改教学一得
  广东广州淡然快乐
  
  以往的音乐教学,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形之中,教师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教师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泉眼”。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能力创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如歌曲《在动物园里》这节课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口授歌曲,学生学唱,至于学生的兴趣如体,无关紧要。教材本身给学生的空间太少,其结果,可能是一堂课下来,有80%-90%的学生学会了,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丝毫没有增加。新课程实施后,学习这首歌,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别,如先让学生看,然后模仿动物动作,再听歌曲(提问:歌中唱了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学生随着音乐学唱,最后,在学会的基础上,自己创编歌词(大象鼻子长又长、青蛙唱歌呱呱呱、孔雀开屏真美丽,象把扇)。这样一步一步学习,从而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启发求异、鼓励创新。这样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不仅得到发展,而且音乐兴趣大大增加。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641-1-17.html
  
  
  
  
  『书法』艺术发展史简介-附书法作品欣赏
  神圣·兵器库Swordnosword
  
  文字是和生活联系及其紧密的,书法可以算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艺术了吧
  汉字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它的产生宣告了中华文明的开端,同时,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审美心理结构也使汉字本身蕴育出独特的书法艺术。
  (1)最原始的『实用性』书法艺术
  最原始的类文字符号——古陶器上的图案
  http://www.gmd.com.cn/0_gm/2000/01/20000114/gb/GMC314A2.jpg
  经过整理后得到的『文字』
  http://www.gmd.com.cn/0_gm/2000/01/20000114/gb/GMC314A1.jpg
  从文字发展史的立场来看,半坡陶器刻符乃至大汶口象形符号毕竟还够不上成熟的汉字形态。相比于半坡陶器刻符,于公元前11世纪出现的甲骨文显示出汉字全面成熟的面貌,因而,在书法史上甲骨文被视作第一代自成体系的汉字符号系统。
  汉字之始——甲骨文
  http://www.chinapost.com.cn/pic/cywl/9.jpg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殷墟被发掘面世,这成为19世纪震惊世界的文化事件。由此,也使上古书法史研究的前景得到极大拓展。甲骨文作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记载着从盘庚迁殷到殷商灭亡八世十二王共273年(公元前1395一公元前1123)的史实。
  甲骨文作为第一代成熟的文字符号系统,它建立起字法、章法、笔法完整意义的书法秩序,从而使书法这一艺术样式获得有效的独立。相较于半坡刻符的→象形符号的贫瘠和空间感的缺乏,甲骨文已具有稳定的空间结构和笔法意识,这是书韵感产生的前提。
  甲骨文依循抽象表意原则所建立的符号系统,保持半坡刻符线的抽象品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稳定的空间结构。甲骨文作为文字符号与观实语言已建立起完整的对应联系,但其文字本身却获得独立于符号意义的发展途径。也就是说,甲骨文将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半坡刻符这一“有意味的形式”,提升到一个更为进化的形态。仰韶率坡陶器刻符作为抽象符号,它以“线”这一节律形式反映出先民对客观自然的主体感知和宇宙意识。但由于仰韶半坡刻符尚处于前文字时期,因此,对宇宙意识和主体心象的揭示尚处于无序状态,也即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它尚未建立起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稳定的象形表意的空间图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削弱了它的语义功能和视觉表现功能。甲骨文之所以能够开创中国书法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并将结构的空间性寓于线条的时间性之中,从而这种空间时间化特征构成书法艺术表现的精髓。
  在上古艺术中,艺术的审美效应往往隐身于实用化功能之中。甲骨文作为殷商巫史文化的产物,它虽然主要被用作巫术礼仪的工具,其审美价值还没有从自然状态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独立。但甲骨文本身的审美意蕴与宗教意蕴是并存的,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甲骨文之所以在殷商巫史文化中能够成为绝天通地占筮仪式的工具,恰恰是凭借着它审美沉思的内在价值。
  甲骨文尚处于笔法的准备、酝酿期,它对中国书法最伟大的贡献即在于在龟甲契刻的基础上建立起中锋或严格地说叫作正锋顺书这一笔法核心。但毋庸置疑,甲骨文的封闭性空间结构以及书写材料、工具的限制皆制约了甲骨文笔法的丰富表现和发展,不过,这种局限也是甲骨文自身所无法突破和超越的。事实上,笔法的丰富是随着书法的历时发展而逐步展开和实现的。它在体现出历史要求的同时也需要历史提供相应的客观环境和外部条件。如果以历史主义的立场来审视甲骨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则应当承认:甲骨文全面开启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源流。
  (2)将甲骨文取而代之的金书
  金书是指刻在金属器皿(主要是青铜器)上的文字,和甲骨文有相当长的并存时间。
  http://www.wenyi.com/art/shufa/xianqing/10.jpg
  在殷商时期,甲骨文以其所具有的上通天意的超验功能而占据“巫”文化的核心。在同一时期,金文也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个时期金文尚未获得“礼乐”文化的支撑,因而金文的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但应该看到,这个时期金文与甲骨文实际处于共生状态,二,则是由于金文尚未获得适合自身生存发展需要的社会文化机制。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金文与甲文的盛衰体现出两种不同文化选择的结果。
  http://aoyun.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57/9/class025700001/image/img785294_1.jpg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事鬼敬神而远之。”随着武王翦商立国,西周在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宗法血缘制为纽带以“礼乐”为核心的新的文化体系。王国维说:“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这种新文化具体表现在西周将礼乐从原始巫术中分离出来,推广及人事领域,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成为具有政治意义的典章制度。由此“礼乐”由神本走向人本,它不仅构成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而且成为西周大一统王朝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
  http://www.bjww.gov.cn/bjtushuo/2/images/2-20.jpg
  礼乐文化在西周政治典章制度中的仪式化使青铜文明取代“龟”——这一殷商巫文化的象征物而占据西周礼乐文化的中心,从而金文也从甲骨文的附庸地位全面解脱出来构成书法发展主流形态
  青铜器作为礼器在“礼乐”制度中的普泛化促使金文迅速走向成熟。西周初期金文尚保留着殷商晚期图案化,工艺化倾向,典型的肥捺笔触还广泛存在,结构松散,文字符号不固定,在审美风格上还未形成独特面目。西周中晚期金文则逐步摆脱商金文的影响,以“篆引”为审美象形基础,开始形成自家风貌,装饰性的肥捺笔触渐消而走向纯粹线条化。在字形上改变了早期结构符号的散漫不定而臻于固定统一,结构取纵势,修长婉丽,圆融内敛,其审美风格一扫商金文的雄强霸悍而呈现出浑穆沉潜的理性品格。更为重要的是,西周金文“线”的自足性得到强烈张扬,笔墨韵味开始摆脱铸范工艺华过程而获得独立,线条浑厚华滋,凝重自然,已非高金文呆板、沉滞的线条语汇所可比拟。
  http://www.wenyi.com/art/shufa/xianqing/7-2.gif
  晚商时期,以毛笔书写为核心的甲骨文、金文在线条形态上已趋融合,到西周初期,随着甲文的衰微,书法本体的发展已体现为金文的演变,进化。
  无庸置疑,金文主流地位的建立是书法全面走向以毛笔书写为中心的开端,同时,它也全面开启了笔法演变的源流。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653-1-16.html
  
  
  
  
  
  谈素质教育
  厦门东海学院宣guanyang168
  
  
  
  摘要:本文以笔者的亲身体验为出发点;浅谈了通过参加外语学习而引发的有关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主题词:素质教育能力
  从去年开始,为了适应学校今后发展需要,我校连续举办了三次英语口语培训班,特从英国、美国、加拿大外聘了外教。我有幸参加了两次。不敢说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两次学习就能提高到什么样的程度,有了多么大的飞越,但是从参加这两次学习,特别是参加这一次的口语学习班,对我,甚至于对于每一个参加日语培训的教师来讲,我们的确学到了很多。对于我来说,外教带来的不仅是她讲授的知识,口语该如何表达,而是她带给我的文化冲击。在参加口语培训的过程中,引发了我有关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思考一关于技能的培养我们的外教在上课过程中,经常要举一些实例。很多时候都是要用图来说明的。只见她们信手拈来,几笔就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图出来。令人惊讶赞叹之余,我想到了,一个人的能力的培养。我想我们的教师就不能像她们那样,胸中有什么就能用图表达出出来什么。起码一大部分教师是做不到这点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这于我们从小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是有一定关系的。试想,如果在我们的小学或中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把数理化课程分为主科和把音体美来分为副科的话,老师在音体美的教学中多注重培养我们的兴趣,注重开发我们这方面潜能,注重我们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表达会像现在这样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技能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与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有很多的技能是要从基础教育抓起的。良好的基础教育,可以说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可喜的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大力进行改革,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会随之淡去。学校现在都很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我想,现在的孩子们真是有福多了。当这些孩子们长大时,我们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到了他们身上就不成问题了。
  思考二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日语班的学习经常是讨论式的。老师经常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给我们很多的机会和时间,让我们自己来练习,然后不当之处,她再加以改正。最后,再对本次话题做以归纳总结。她只是指明了一个内容,然后让大家积极地去动手、动脑、动口。为了鼓励大家的学习兴趣,偶尔还会有一些prize。经常有答对的人获得奖品,奖品虽小,但可以看出老师的良苦用心。所有这些都无疑地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果也相当不错。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教育,经常是老师为主体,主导,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的听的状态。这当然有。停于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提出老师为主导的思想,老师的作用在于导,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怎样去导,怎样引发学生的讨论,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公理和定律都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出来的,这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和传统不一样了。去年荣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委员在谈到我国的教育现状时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但是,学生的头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用来点燃的火种。成长的过程是吸收知识、锻炼能力,最终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要尽力营造使学生喜爱学习、发挥其创造性的氛围。其实,学习也需要调动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相互激励、相互给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考三关于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外教在准备教案过程中经常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与家人也都是通过E—mail联系。当然,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看来是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前提是,这是一位年近六旬的外国老太。试想,我们的教师到了这个年龄还会有这样的兴致和能力吗?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现在的素质教育使得教师由原来的主体地位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起的是主渠道作用。教师要想发挥自己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你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必然要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使主渠道保持通畅。我们身处的21世纪是知识社会。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终身学习者不是一个盲目的学习者,知识传播渠道和信息量的剧增,使教师受到来自四面八方信息的“狂轰滥炸”。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以上就是我参加外语学习的一些感触和体会,也是我对于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我过我会把这些思考带到我的教学和我的生活学习中去的,让我自己,让我的学生不仅仅只是有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有能力、有素质。
  原文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191866-1-11.html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10 17: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新刊!问好!遥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